國際股票指數接納A股進入新階段,9月23日開始,富時羅素將把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至15%,標普道瓊斯指數亦將以25%的納入因子首次將A股納入其中。至此,A股已成功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三大國際指數。受訪專家相信,伴隨着國際三大指數納入A股,未來會有更多外資湧入A股,外資配置亦將隨之加速,更新的投資理念、更完善的市場結構,及更國際化的投資理念,都將為A股長期走牛奠定基礎。\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持續的改革及對外開放,國際指數紛紛將A股納入其中。繼2018年6月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後,富時羅素於今年6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此外,本月23日起,1099家A股公司將正式納入標普道瓊斯新興市場全球基準指數。
蘇寧金研院高級研究員顧慧君坦言,三大國際指數納入A股,標誌着A股的「雙向對外開放」進一步邁進,A股的開放料推動A股市場化改革,這有助於A股市場的長遠發展,並可能為市場未來走牛打下堅實基礎。她相信,未來A股將迎來更多增量資金,外資也會逐步引導A股投資風格趨於轉變,從而更好地發揮A股對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功能。
去散戶化程度有望提升
在今年11月MSCI半年度指數評審後,MSCI指數對A股的納入因子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至20%。無獨有偶,明年富時羅素A股納入因子有望提升至25%。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預計,今年A股市場將錄得逾200億美元被動外資淨流入。
申萬宏源A股策略高級分析師沈盼指出,海外資管機構多以相關指數作為業績基準,國際指數提升A股納入因子,將使A股成為海外資管機構「客廳中的大象」,並倒逼海外資金主動配置A股;另外,跟蹤國際指數的海外基金亦將被動配置A股,並為A股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她相信,未來隨着外資配置的加速,A股機構化程度有望提升,並帶來「價值投資」理念的逐步深入,而外資增量入市預期的發酵,亦將堅定國內機構資金的信心,這均利於A股的長期走牛。
「A股市場目前正處相對低位,低估值對長線資金具有吸引力。」招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所主管劉東亮補充說,隨着A股納入各類國際指數比重的不斷提升,被動與主動投資需求均會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境內債市收益率亦顯著高於歐美市場,特別是安全性高的利率債,料持續獲得外資青睞。
外資投資便利度續提高
各國際指數競相將A股納入的同時,外資投資的便利度亦不斷提高。國家外管局本月10日取消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併取消。
瑞銀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曹海峰認為,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的放開,雖不會對內地市場帶來即時性影響,但卻是資本市場長期開放進程中的重要一環。他明言,近期政策體現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開放並進」的監管意圖,未來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料持續深化,且通過改革促進開放,透過開放進一步促進改革。
展望未來,顧慧君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是「目的」也是「手段」,最終仍是希望在資本市場開放的同時,推動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沈盼認為,內地資本市場開放還可更多在期貨市場、基金互認包括衍生品市場等方面有進一步動作,「可為海外投資者提供多資產投資,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亦可助力對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