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逆周期調節 專家料違約風險可控

時間:2019-02-18 03:18:34來源:大公報

  圖:年初至今,已有逾十隻企業債券實質性違約,中民投為其中之一;圖為中民投於二○一四年在上海揭牌儀式現場

  企業債券償付壓力並未隨着立春的到來而散去,年初至今已有逾十隻債券實質性違約。分析稱,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通過融資盲目擴張、表外融資和影子銀行規模的急劇收縮、「表內信貸」未及時彌補「表外融資」缺口,及宏觀經濟疲弱等因素的疊加,不排除年內債市違約案例會加速暴露,但在逆周期政策調節下,違約風險總體可控並逐漸緩解。/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券商中國》的統計顯示,截至本月上旬,今年迄今已有16宗債券違約事件,涉及違約的債券餘額共111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去年開年一個多月,債券違約共有8單而言,今年債券違約情況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企業融資盲目擴張所致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坦言,「今年以來出現的系列違約事件,是去年債務違約事件頻發的延續」。債券違約事件的頻現,一定程度或進一步惡化市場信心,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也同意,違約事件的陸續出現,將對市場情緒構成負面影響。

  其實,去年開始債券違約風險便已大幅抬升,違約主體數、違約債券數、違約規模等均錄歷史新高。中誠信國際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共有123隻債券發生違約,涉及51家發行人,違約金額合計974.87億元,相當於2014年至2017年合計違約規模的約1.4倍,且有42家為新增違約主體。   從發行方式看,去年公募市場有36家發行主體發生違約,涉及87隻債券,規模總計788.34億元;同期,私募市場有24家主體發行的36隻債券出現違約,規模合計86.53億元。

  中金料債務到期超6萬億

  一些公司業務擴張導致資金需求持續過大,但資金來源卻主要依靠債務融資,加上外部融資環境迅速惡化並造成資金鏈的斷裂。   金融強監管和資管新規使「表外融資」、「影子銀行」等規模急劇收縮;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後,「表內貸款」未能及時彌補「表外融資」的缺口,令到企業到期債務未能及時接續;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和經濟的再度疲軟,亦令資本市場表現低迷等,造成企業的違約風險。

  中金公司測算,2019年各種金融債券將大量到期,加之年內發行到期的信用債,償還總量將超6萬億元,高於2018年的5.34萬億元,創歷年新高。

  政策更趨積極 激發經濟活力

  中誠信國際評級與債券部分析師李詩相信,在內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外部貿易環境並不確定前提下,政策調控重點仍是繼續激發實體經濟活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並防範大面積債券違約的風險。   鑒於政策效果存在時滯,而且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仍有一定阻礙,預計債券違約風險將在本季加速暴露,但在政策托底下,預期今年全年債市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劉學智同意,當前中國宏觀政策更趨積極,在逆周期調節政策背景下,企業經營狀況有望不斷改善,企業面臨的資金鏈緊張情況亦可能有所緩解。黃志龍也認為,當前誘發企業債券違約的三大因素在今年或逐漸趨於緩和,預計「2019年企業債務的違約風險可能將逐漸緩解」。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此前指出,個別債券違約是風險的釋放,隨着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風險的暴露有利於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對強化市場參與者信用風險意識、完善市場定價、強化市場約束等來說是好事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