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優勢互補 深港共謀先進製造業合作新機遇

時間:2023-03-30 17:03:55來源:大公网

  去年10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大和今年全國兩會均強調高質量發展,而先進製造業成為其中的關鍵。深圳作為全國高科技創新中心,毗鄰具有5所全球100強大學的香港,因此,深港兩地先進製造業的合作具有良好潛力和前景。日前,內地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一行5人組成的調研組赴港考察,走訪了生產力促進局和將軍澳創新園、科學園和城大成果轉化新模式。郭萬達表示,此次考察深港重點產業鏈環節互補合作、構建深港先進製造業生態,共謀雙方先進製造業合作的新機遇。



郭萬達(右三)與葛明(左三)合影,雙方商討科技成果深圳轉化 受訪者供圖

  港可支持大灣區製造業企業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

  先進製造業正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可以很好地促進國家高質量發展。郭萬達表示,此次調研突出兩個重點:圍繞「香港有什麼、香港要什麼、香港怎麼做」,發掘香港先進製造業優勢及動能;圍繞深港先進製造業「哪裡互補、怎麼互補」,探索下一步推動兩地先進製造業務實合作的路徑舉措。

  郭萬達帶領調研組與香港特區政府創科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生產力局人工智能部總經理、InnoHK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首席營運總監葛明,圍繞香港先進製造業在大灣區精準布局、香港發展未來產業的比較優勢、《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關於新型製造業具體部署和要求、深港重點產業鏈環節互補合作、構建深港先進製造業生態等焦點問題進行商討。葛明表示,深港製造業合作前景無限,香港可以為大灣區內地製造業企業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支持,未來深港兩地可在工業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等深化合作。

  調研組赴香港科學園參觀,香港科技園是香港目前最大的科研基地,集中為本地和海外市場進行轉化研究、產品開發和市場推進的工作。調研組與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代表Kary圍繞香港科學園對科創企業的平台作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等問題開展討論。研討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科學園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吸引一批內地及全球科技創新企業入駐。除了共享辦公室、會議室等「硬配套」外,科技園公司還組織知名科學家、創投企業等開展活動和進行資源對接,重視住宅、餐飲、公共空間等配套設施建設,使得目前香港科學園已經形成了科創族群樣態,有力支撐香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深港科技創新和製造業合作應有分工



郭萬達(右三)等調研組一行在將軍澳創新園參觀考察 受訪者供圖

  此次調研組成員之一、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香港的研發創新能力強,不僅有多所高校,也包括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和科技園裡一些公司,目前香港高端製造業缺乏,基礎薄弱、成本高和缺乏產業技術人才,因此,將其科研成果與深圳先進製造業結合會有很好的機會。

  調研組一行在香港科技園看到,因香港土地寸土寸金,較早時間已經開始使用「工業上樓」模式。香港科技園公司2021底將歷史悠久的元朗、大埔及將軍澳工業村定位為「創新園」,推動先進製造業等新興行業發展。佔地75公頃的將軍澳創新園,重點項目包括先進製造業中心(AMC)和數據技術中心(DT Hub)。

  雙方認為,深港在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的合作應當有所分工,在各自產業鏈的優勢環節做強大。如香港高校着力「0-1」基礎研發,科技園為企業攻關「1-10」提供支撐;而「10-100」以及進一步的規模化,在香港本地難以實現,可以轉到深圳等地發展。同時,香港也要重點引入像特斯拉的龍頭製造企業,逐步形成符合香港特色的先進製造業生態。

  謝來風認為,香港可以利用北部都會區發展先進製造業,港府降低征地價,開設芯片、新能源汽車或醫療器械等大型先進製造基地。當龍頭企業落戶後,可以帶動產業發展,並可與深圳形成產業鏈配套,技術人才可以從內地引入,但這些大項目需要港府的大力支持。香港生產性服務業比較發達,對老年需求把握較準確,設計的養老康復設備適合市場需求,其設計產品可由大灣區製造,銷售給內地、歐美等地。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私募和風投產業發達,大灣區眾多中小企業缺乏資金,兩者可以很好地結合,實現發展共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