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商家訪談/港出口迎復甦 今年走勢料先低後高

時間:2023-02-13 04:24:24來源:大公报

  面對疫情持續,海外需求不振,去年全年香港出口下跌8.6%,為2009年以來最差的一年。隨着內地取消嚴格的防疫限制、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今年香港出口可望谷底反彈。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表示,通關將成為香港經濟重拾生機的最大動力,預料今年香港出口將呈現先低後高形態,上半年或見負增長,下半年則因經濟回穩及基數效應,可望高單位數增長,至於全年增幅或接近3%。\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對於去年香港出口表現欠佳,史立德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分析指出,弱出口主要是由於環球經濟疲弱,加上通脹、多國央行加息、地緣政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外貿需求下降,而美元走強,對製造商和貿易商的成本及利潤造成壓力。

  史立德指出,內地是香港主要出口市場,惟去年內地經濟放緩,內地房地產市場遭遇不少挑戰,房地產投資和相關消費需求繼續受到壓抑,加上新冠疫情反覆,工業生產及供應鏈物流受到衝擊,內地市場表現欠佳,出口由正轉負。

  展望今年,內地經濟表現相信要到第二季才會有好轉,屆時香港出口或會回升。再者,美國經濟強勢在去年突然扭轉,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只有就業市場的表現仍然強勁,但美國通脹創下40年新高,消費者「荷包」縮水,影響訂單需求,令去年香港輸往美國的出口下跌了超過5%。

  歐美經濟滯脹 外貿添隱憂

  談及歐洲,他表示,去年上半年歐元區GDP同比增長4.7%,但到第三季卻放緩至只有2.3%的增長,反映經濟放緩。更不利的因素,是俄烏衝突持續多時,導致全球能源及糧食價格飆升,對歐洲影響尤其嚴重。他估計,發達國家的物價飆升情況將持續,加上各地央行為紓緩通脹壓力而持續加息,滯脹威脅很大,今年歐美出口市場未許樂觀。

  除了電子產品,出口市場好壞主要看歐美需求,但由於經濟不景氣及通脹等因素,出口數字反覆,即使在過去的「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等銷售旺季,亦未見訂單有明顯增加,更有港商甚至指生意同比減少10%至30%。

  史立德表示,有外國研究公司指出,與前年相比,去年歐洲聖誕節的非食品產品支出大減。其中,減少支出最多的國家是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而整個歐洲削減最多的消費品類正正就是服裝,其次是電子產品、玩具和家庭用品。再者,理論上,出口商現時已接獲今年上半年的訂單,據悉,客戶普遍採購非常保守,估計相關行業在今年的出口未能樂觀。

  半導體需求大 電子業景氣度最俏

  雖然歐美市場欠佳,但香港面向東盟國家的外貿卻逆勢上升。2022年輸往新加坡和越南分別有18.6%及8.9%的增幅。他說,東盟經濟表現亮眼,去年上半年區內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速,均高於美國及全球平均水平,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生效與實施使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得到加強,今年香港有望加入RCEP,將為香港帶來更大的貿易空間。另外,香港電子業最大出口市場是內地,去年香港電子產品出口有所下跌,惟始終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攀升,加上內地經濟今年有望平穩復甦,香港電子產品出口前景較樂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