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陳家強(左)及行政總裁李家達(右)認為,該行成功以嶄新的智慧銀行體驗重塑銀行服務。
本港8間虛擬銀行已全部開業,由最早期各家「燒錢」搶客搶存款,到現在開始陸續推出不同的貸款及理財新產品吸客,為傳統銀行業帶來新景象。WeLab Bank(匯立銀行)自去年7月開業至今剛滿一年,該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表示,虛擬銀行的出現,促進銀行業數碼化的競爭之餘,並推動普惠金融,改變了港人對銀行服務的傳統印象。/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陳家強指出,本港銀行業很久未迎來這麼熱鬧的競爭,虛擬銀行加快銀行業數碼轉型。他續稱,WeLab Bank在短短一年為香港銀行業引進不少創新思維,改變港人對銀行服務的傳統印象,希望將科技、金融及生活融為一體。
回顧過去一年表現及未來展望,WeLab Bank行政總裁李家達稱,各項服務表現理想,該行客戶數量約13萬人,目標於年底增至20萬人。而以社群為本的標誌性產品GoSave定期存款繼續大受歡迎,銀行總存款金額6月底超越20億元;與存款掛鈎的個人貸款產品GoFlexi申請金額累計近7億元,期望年底前有8至10倍增長。
員工250人 年底冀增20%
首張無卡號預付卡WeLab Debit Card至今錄得交易額近4.5億元,重複使用該卡的客戶多達87%,當中最受歡迎的商戶均以日常消費為主;而手機應用程式的每月活躍用戶則達56%。
李家達透露,下半年重點是發展財富管理產品,希望於年底前推出與安聯投資共同研發的財富管理科技方案。他又說,對「理財通」發展感興趣,正向監管當局申請牌照。至於會否增加人手,他表示,隨着更多業務發展,會繼續增聘人手,現時公司員工約240至250人,目標於年底增15%至20%。
業界未止血 拓新業務開源
現時本港8間虛擬銀行,大都差不多已經營一年。翻查8家虛擬銀行2020年的營運數據,由於大都忙於燒錢吸客,未有太多其他產品,故8間虛擬銀行均是錄得虧損。隨着市民對虛擬銀行的認知度提升,加上已吸納一定客戶及存款,下一階段便是要推出更多產品。
若銀行只有存款產品,一味吸存,但資金沒有出路,不能賺錢,虛擬銀行亦不能一直燒錢。經過一年打穩客戶基礎,各虛擬銀行拓展其他業務,如私人貸款、中小企貸款、保險及匯款等,而財富管理業務更是重中之重,不少虛擬銀行已表明這是未來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