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經濟浪潮\海歸東北創業孵化大數據企業

時間:2019-07-02 03:02:53來源:大公報

  圖:于鳳岐認為,大數據在東北尚處萌芽階段,未來大有可為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澳洲留學取得雙碩士的于鳳岐,曾在澳洲最大管理諮詢公司就職近六年,不安現狀的他愈發覺得在國外的發展模式下難以施展抱負。思考再三後毅然放棄高薪,歸國成為職業經理人,全程參與內地各大產城項目的設計、規劃和建設。\大公報記者 宋偉(文、圖)

  「做產城項目時,我更關注產業趨勢、城市競爭要素和區域發展的生態建設。」在對智慧城市、電子商務、文創、智能製造等眾多產業調研後,于鳳岐發現大數據在東北尚處萌芽階段,未來大有可為,這讓他萌生了自主創業建大數據孵化平台的念頭。

  建獨特三級孵化體系

  「做企業孵化器,不僅需要背景知識、對企業的認知和行業趨勢的把握,對產業集群生態建設更要有通盤思考。」考慮良久,他最終下定決心。「從職業經理人跳出來做創業者,讓我有種破釜沉舟的感覺。」幸運的是,2015年正逢國家扶持雙創浪潮,他有幸成為大連首批眾創空間的建設者之一。

  「創業初期確實過了一段苦日子。當時孵化器的人員有限,我們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工商、稅務、銀行,大事小情都要親自處理。」作為智城信孵化器團隊裏的「元老」級人物,李佳慧告訴記者,無論面對現金流還是項目進度的困難,于鳳岐總能微笑面對,頂着巨大的壓力安慰和鼓勵眾人,帶領團隊想辦法解決困難。

  作為新興產業,成立時間短、知名度低,怎麼幫助企業在市場上提高知名度,也是于鳳岐始終在思考的問題。「提高曝光率,搞路演活動推廣,讓資本方知道在東北有一群專注大數據的人,這一步走得着實艱辛。」要幫助別人,首先自己得練好內功。從做網站、公眾號開始,借助政府平台導流,定期組織行業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大數據企業和合作夥伴參加。他感慨,不光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巧借外力。

  事實證明,于鳳岐當初專注大數據企業孵化的選擇是正確的。不到四年,智城信眾創空間的營業面積已突破一萬平米。「國內現在有幾千家眾創空間和孵化器,但真正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並不多,做到從眾創空間、孵化器到加速器三級孵化體系更是鳳毛麟角。將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與孵化平台結合,這是我們特有的優勢。」

  于鳳岐表示,大連有20多年的IT人才積累和眾多傳統優勢行業,在東北,這裏是最適合做大數據產業的地方。「沒有大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的最終呈現,所以我們現在也進一步升級做人工智能企業的孵化加速。」

  冀輸出品牌助建孵化器

  目前,智城信眾創空間的盈利,一部分來自在孵企業的增值服務,一部分來自政府獎勵補貼,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投資性回報。他坦言,和絕大多數孵化器一樣,平台本身的利潤其實並不豐厚,增速甚至還不如在孵企業。「但從長遠看,我們更看重增值服務和投資性回報收益。」如今,從智城信孵化的大數據和AI企業,不少已成為行業內的龍頭。「像做金融的『慧算帳』、做供應鏈的『鏈融』、做海洋大數據的『海大贏海』,去年拿到的融資都超千萬元。」

  憑藉在孵的幾十家大數據相關企業資源,于鳳岐成立了東北首個由企業自發組建的大數據產業聯盟。目前,聯盟成員達60家,初步形成了以大連為中心,連通北京、杭州、南京、蘇州、深圳的產業聯盟體系。

  儘管已成為東北大數據企業孵化平台的領軍者,但于鳳岐顯然並不滿足。一方面,他希望將孵化平台的能力更多賦能於企業。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幫助更多二三線城市搭建大數據和AI產業平台。從今年開始,智城信和一些城市及園區展開合作。他希望未來可能以品牌、能力輸出的形式,幫助其他城市搭建孵化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