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區張明儀表示,大灣區是未來重點發展所在,故已成立小組,並聘請專家研究大灣區發展機遇/大公報記者 何嘉駿攝
隨着大灣區規劃出台,香港保險公司可望於大灣區設立售後中心,加上近年政府大力推動,令本港保險業商機無限。永明金融分銷及市務總經理區張明儀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公司近年新造保費平均每年有16%增長,唯相對行業增長仍不夠快,故要「諗計」提升增長速度,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增加人手,目標於明年底前線人員數目由現時2300人增至3000人,並繼續令團隊年輕化、專業化。/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近年內地旅客成為香港保險增長的一大動力,而大灣區規劃出台,更為本港業界帶來更大發展空間。區張明儀表示,「公司生意75%是來自代理人,25%來自經紀渠道。而來自內地旅客的生意佔比約28%,相對市場來說並不是太高。」她續稱,公司亦認為大灣區是未來重點發展所在,故已成立小組,並聘請專家研究於大灣區有何機遇。
擬邀內地大學生來港實習
不過,她指,由於現時大灣區仍未有細節及指引出台,加上現時公司內地客比重亦不是很大,故要慢慢考慮如何投放發展,但指肯定有興趣參與大灣區保險售後中心的發展。「不只是服務內地客戶,有些香港人到大灣區退休或發展,亦可使用售後服務中心。」她又透露,公司亦研究會否有機會與大灣區大學合作交流,希望邀請內地大學生來香港實習。
本港保險業競爭向來激烈,區張明儀指,某程度反映行業潛力越來越大,故近年吸引不少內地公司來港發展保險事業,競爭亦越多。加上近年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如自願醫保(VHIS)、合資格延期年金計劃(QDAP)及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等,大大提升了港人對保險產品的認知度,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未來退休策劃及準備,進一步推動保險業發展。
相信不少曾購買保險的市民都明白保險代理的重要。一個好的保險代理,不單可分析不同保險產品的不同,並可代為處理索償等事情。區張明儀坦言,隨着市民對保險產品的認知度提高,無論是保險公司或政府均希望將保險業專業化,擺脫過去保險代理「只是搵快錢,呃人」的形象。
料保險業走向更專業化
「政府一直有行動令整個行業專業化,監管確是較前嚴格,但目的是希望無論是保險公司或營業員愈來愈專業,不要給予人呃人感覺。而近年種種退稅措施,亦令客戶更有興趣去聽及了解保險產品。」不過,她坦言,隨着政府對從業員監管愈來愈嚴格,一些學歷不高及兼職保險從業員將難以生存,會被自然淘汰。
香港早前批出首個虛擬保險牌,各保險公司亦紛紛開發網上銷售平台。被問到會否對傳統銷售渠道產生衝擊時,她並不認同,但坦言一些簡單的保險產品將傾向於保險平台銷售,但較為複雜的產品仍需保險代理解說及分析,故未來保險代理需走向專業化,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至於未來永明金融的發展,區張明儀指有三方面:一是品牌;二是產品;三是數碼化。這亦是近年公司重點發展所在。她表示,很多人不知道永明是加拿大公司,亦不知公司在香港已有127年歷史,實力雄厚,故要加強品牌認知度。另一方面,「要加強產品線,因即使公司MPF做得多好,大灣區客戶不會感興趣,故要推出一些吸引大灣區客戶的產品。」此外,她稱,公司雖然暫時不會網上銷售,但使用電子化工具協助客戶及代理工作十分重要。她又透露,可望於今年內推出透過轉數快(FPS)交保費,令客戶體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