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賀友直的美食漫畫\陸小鹿

時間:2018-06-25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銅仁路上的腸湯線粉攤》\資料圖片

  賀友直老先生的圖文冊適合擺在隨身包裏,像一根棒棒糖,突然什麼時候覺得乏味了,拿出來吧唧吧唧一下,轉瞬便山清水秀了。

  上海灘,但凡喜歡美術的沒有不知賀老,他是中國劃界知名的連環畫泰斗。我小時候就很愛看連環畫小人書,但不記得那時有否看過賀老畫的。我注意到賀老,是因為他後期的畫,那些畫以舊上海灘街景為主題,對我這個新上海人有很大吸引力,好似新媳婦想研究婆家史,有點竊竊之喜。就這樣,我買回賀老的《走街串巷—友直畫舊事》。

  這本圖文冊不厚,石榴色封面上畫了個精神抖擻的小老頭,一手握紙,一手執筆,胸前掛着部照相機,那是賀老的自畫像。打開冊子,一幅畫搭配一篇文字說明,畫面內容輻射舊上海灘的電車、碼頭、錢莊、熟食攤、大飯店、法租界、巡捕房、舊貨市場,甚至還有公共廁所……

  我發現賀老筆觸停留最多的還是舊上海灘的美食,這個可愛的小老頭自言嘴刁,愛咪老酒,食量不大但挑剔,並且重複易厭。比如早餐吃了幾天拌麵,就要換花樣,所以,那些曾勾起他饞蟲的食舖:淮海坊弄堂口的小籠包、「江夏」湖北館子的豆皮和烏龜湯、二十四路車站處的「野味香」餛飩……到六十多年後,他還清晰記得。熱愛美食的人,必定熱愛生活,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賀老筆下的畫那麼生動有煙火氣了。

  賀老的每一個標題都充滿着誘惑力,像舊時古董,藏着秘密,引着人往下看:

  《銅仁路上的腸湯線粉攤》。上世紀五十年代,老上海人早餐喜歡吃腸湯線粉。買一碗二角五分的「全家福」,豬腸、肚、心、肺齊全,再拎隻小酒壺配上全家福,就能享受一頓美味而微醺的早餐了。微醺的馬路早餐,這在現時的上海幾乎看不到了。

  《羅春閣生煎饅頭》。羅春閣是舊時上海有名的茶樓,生煎饅頭是頂級名小吃。那時的爐子是燒煤的,鼓風用的是手拉風箱,徒弟是看師父的神色、鍋裏冒的氣來拉動風箱的力度及速度,所以那時出鍋生煎的底是黃脆的。而現在都是用煤氣煎饅頭,所以有時生煎的底是焦而硬的,咬不動。

  《馬詠齋白斬雞的墊底》。當年賀老常去熟食名店馬詠齋買白斬雞。皮嫩黃,肉清白,斬切得大小得體,最關鍵的是,墊底還會鋪一層海蜇頭,是免費送的。這個細節當時別店都沒有,所以賀老一直記着。

  賀老總是自謙是「畫小人書」的,登不了大雅之堂。實際上,正是他將連環畫帶入了大雅之堂。他說:「畫連環畫最終要表現生活。生活從哪裏來?從仔細觀察中來。」芸芸世相須得爛熟於胸,「記得牢,搭得攏。記得牢的關鍵是對看到的事物要理解,理解就是懂了,明白了也就記住了;搭得攏就是把記住的東西拼搭起來,成為要表達內容的藝術語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