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范長江行動」重慶行為期六日走訪重慶各區。\大公報記者徐小惠攝;右圖:非遺技藝展示現場。\大公報實習記者黎鴻業攝
2025年「范長江行動」重慶行最後一日,香港學子走進重慶涪陵,從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太極集團,探訪中國醫藥現代化傳承與發展之路。通過參觀與體驗,一堂生動而深刻的中醫藥文化實踐課,讓香港青年親身感受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大公報實習記者 劉鑫莹、鄺雅文、王力嶠
走進太極集團大廈,科技感撲面而來──通過遠程監控大屏,將千里之外規範種植的中藥基地清晰呈現,從源頭為藥材「道地性」提供嚴苛保障。在專業人員的引導下,學子們走進核心生產區域,透過明淨的參觀走廊,現代中藥提取、精製的自動化流程盡收眼底,展現出嚴謹的製藥態度。
展演傳統搓丸泛丸技藝
非遺技藝展示現場,丸劑製作師現場展演傳統搓丸、泛丸技藝,通過不斷地篩製,一粒粒藥丸均勻成型,這項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香港學子們屏息凝神,深刻體會到「匠心如磐」的真正內涵。
在互動體驗區,學子們近距離觀察並嘗試了藿香正氣液、阿膠膏等經典中醫藥產品,還見到現場由傳統藿香正氣水創新而來的產品「藿香小可樂」,口感清爽奇妙。「本以為中藥都是苦的,沒想到還有這麼有趣的創新飲品。」來自香港的學子劉錫勳品嘗完表示,這次探訪刷新了他對中醫藥的固有認知。
太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旨在為香港青年打開一扇了解中醫藥國粹的窗口,集團將持續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兩地青年文化認同。在非遺傳承人、涪陵製藥廠高級經理霍加勇看來,中藥正經歷從師徒手口相傳到工業化標準生產的深刻變革。面對香港學子關於傳承模式轉變的提問,霍加勇指出:「工業化為傳統工藝注入了科學規範的生命力。」他以經典名方藿香正氣散為例,宋代僅能將藥材研磨成散劑,而現代通過參數化萃取技術,已實現藥效成分的精準控制。
標準化與創新的雙軌並行成為傳統中醫藥轉型發展的核心。霍加勇強調,創新並非顛覆傳統,而是在嚴格標準框架內的技術升級──多功能提取罐能高效收集揮發性藥用成分,更使改良後的藿香正氣水徹底告別酒精,適用人群大幅擴展。
然而非遺傳承仍面臨嚴峻挑戰。霍加勇表示,「經濟基礎決定傳承深度,某些非遺項目因缺乏市場支撐,傳承者難以維持生計,導致人才斷層。目前其項目依託企業工業化平台培養至第五代傳人,但准入機制嚴苛,需兼具行業從業背景與職業道德素養。」從現場可見,非遺文化界與企業技術革新正形成合力,讓傳統中藥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而這條平衡之路,既需守護千年智慧,更要直面時代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