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設計師Kate Spade一生以時尚為伍/作者供圖
六月是一個悲傷的月份。六月五日Kate Spade自縊身亡。三天後,Anthony Bourdain也走了。
Kate Spade的人生如果拍成紀錄片,是個女人都會看着眼紅。她與時尚為伍,把做包包變成了事業,創造出了價值十億美元的品牌。與很多深沉的歐洲大牌不同,Kate Spade的設計相當俏皮,整個品牌都在傾銷樂觀主義,品牌形象變人設,Kate在交際場上也被認為是個正能量滿滿的人。因為不差錢,生下孩子後,她「請」了好幾年的產假,做了一個時刻「在場」的稱職好媽媽,這是讓多少奔波在工作一線為孩子掙學費的中產母親所艷羨的人生啊。雖然近年來和丈夫關係開始走下坡路,但誰這輩子沒點感情糾紛?雖然被傳患上了抑鬱症,但大把錢還請不來最好的心理醫生麼?至於自殺麼?怎麼這麼想不開?我不抑鬱,要不要跟我換一換人生?
Anthony Bourdain,才華橫溢,高產的作家和電視製作人。這個一米九三的男人,帥得簡直就是美食界的印第安納瓊斯。他擁有最讓我羨慕的工作,倚馬走天涯,探異鄉風土,嘗人間百味。如果你看過他的節目,你會感受到,他對這世界充滿好奇,他深沉地愛着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在#MeToo旋風來襲,演藝圈每個男人都頂着雷過日子的時候,他卻能坦坦蕩蕩,還用實際行動支持女友Asia Argento聲討溫斯坦,塑造了德藝雙馨的形象。這樣的人生,你還不滿意?還想問上天要更多?未免太貪心了吧?
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會選擇自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總愛跟自己過不去。人家那麼成功還自殺,那我們這些普通人,活着到底是在圖些什麼?聽到名人死亡的消息,總是會讓我們不經意地審視自己的人生。然後,順其自然地把金錢名譽和成就畫上等號,再把成就和快樂畫上等號。如果說Kate Spade和Anthony Bourdain的悲劇教給我們什麼,那大概就是提醒了我們羨慕和嫉妒的無用吧。真的,再光鮮的人生也有過不去的坎兒。
兩年前,因為肩頸勞損,我在灣仔的一間中醫館做推拿治療。幫我按摩的大姐湖南口音,十年前背井離鄉嫁到香港,為了討生活學了按摩的手藝。當年娶她過來的老公因為賭博輸光了家產,離婚後還寄居在大姐租的房子裏。大姐說:「當年他對我也不錯,現在人家有困難能幫就幫唄。」她樂呵呵地跟我介紹:「我一天最多能幹九個小時,周末也上班。一個月就能賺將近兩萬塊錢。當初家裏人都反對我出來,我離婚的時候也被他們罵,我哥哥什麼的都不理解。但是現在我的老母親都是靠我寄回去的錢養着。我能這樣,很知足的。」
後來我又去見了兩次大姐,她每次都幹勁十足,哪怕有時候忙得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也毫無抱怨,臉上總掛着笑。我突然想起我那些穿着名牌出入投行的中產朋友們。他們的人生對於大姐,大概就和Kate Spade和Anthony Bourdian的人生對於我們來講一樣吧,看似遙不可及,讓人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但是等你走近了會發現,他們嚷嚷買不起房養不起娃,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被家裏催,每天對付上司到精疲力盡,這些也都是實實在在的焦慮。
用金錢和事業來丈量生命的價值,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而羨慕和嫉妒也真是最無用的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