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漢代鎏金銅門環\李英豪

時間:2018-06-08 03:16:06來源:大公網

  本欄曾介紹西漢獸面玉鋪首(陝西出土),精美珍罕無比。其實,漢代精製的鎏金銅獸面鋪首連原裝大圓門環(像附圖),同樣奪目及稀有。鋪首,就是銜門環的底座,緊鑲大門上,若鎏金技術好,經年累月仍可保持澄明亮麗,不易損蝕;但連着的大銅環因為常常被訪客敲打叫門,故鎏金部分輒會剝落,露出青銅胎體,長期受日曬雨淋和氧化,少不免有銅銹。附圖珍品即屬典例,雖影響品相,但無損真古的藝術價值。

  從前曾見蘇州一件偽鑄器,可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周梅谷專製假古銅器的班子所為。表面上很精緻,足以亂真;而且亦蓄意剝蝕銅門環一部分,添加綠色假銅銹。可惜,逃不過識者法眼,蓋此舉欲蓋彌彰,弄巧反拙,自暴破綻。為什麼呢?通常,漢器長期埋地層下,各地區土質不同,地下水及墓葬內有機物腐蝕所產生的化學成分不同,使青銅表層引起的質變各異。其實,表層銅銹好比礦藏,乃一層層長出來,堅固致密,不易剝落。像陝西和河北出土者,表層保存較佳,銅質分解不嚴重,銅銹變化不像河南地區(如殷墟一帶)複雜。例如現藏北京大葆台漢墓博物館的西漢鎏金獸面(露齒)鋪首,背有銅楔,甚少銅銹,保存良好。近代偽品的銅銹不但狀如「發麻風」,亦較易剝落,因為經人工酸蝕,非長期自然積聚「長出來」,鬆弛不牢,且有「邪色」。藏家細心鑒別,應可洞悉其假。

  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現藏寧夏固原縣博物館的北魏鎏金銅鋪首,透雕人龍紋;一九八一年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貴族墓中出土。通體鎏金,雖有天然剝蝕痕跡,但古拙雅麗,富藝術美,較西漢鎏金工藝成熟進步。構圖蘊涵深意,把人、龍和獸面連成一體,用誇張手法表現人征服大自然的勇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