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來得不早也不晚,總是按着節氣走得剛剛好,這不?那枝頭開出來的槐花正訴說着北京的夏天悄悄來了……
說起槐花,我們這一輩的饕客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數槐花麥飯了。如今好這一口的人不多了,今天有興致,就想來附庸風雅一番。
要做槐花麥飯首先要選摘似開非開、含苞欲放的槐花苞,嬌嫩得彷彿從枝頭掐下時會發出清脆一響的那種,這時的槐花最為清甜。將槐花清洗乾淨,放入少許鹽,在陽光下晾去水分,待水分稍乾不會黏手時,拌入適當的麵粉,讓花朵上自帶的些許水分自然均勻地裹上一層薄薄的麵粉。將裹好麵粉的槐花攤在蒸籠裏小火慢蒸,撲鼻的清香能給守在灶台邊的人帶去甜蜜的通感。
槐花麥飯蒸好後,口味清淡的人便可以直接吃了。若想口感更豐富一點,便在蒸好的槐花麥飯基礎上加入蒜泥、辣椒、醬醋等佐料,最後澆上一勺滾燙熱油,像點火一般激出另一番誘人香氣,最後拌而食之。
除卻經典的槐花麥飯,最家常的槐花吃法便是清炒槐花和槐花炒蛋。有人將炒槐花視為異端,認為過油會破壞新鮮槐花嬌嫩清新的口感,還是涼拌、清蒸最佳。要知道,槐花本身含有相當量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兩種成分均是遇熱發生美拉德反應後會散發明顯香氣的物質。
素有素吃、葷有葷香,若真要學魏晉道士們飢餐瓊蕊,渴飲飛泉,將食花限定為清淡風雅之事,那也是難逃自我標榜之嫌,還不如以平凡日常來對待。若是將槐花煎得微微焦,讓蛋白質、芳香醇和油脂在美拉德反應的作用下紛紛爆炸,花香和肉香充分糅合,以那口人間煙火氣佐飯,也是美事一樁。更講究些的,還要採摘一些紫穗槐摻入,紅白相配更令人食欲大開。
《養小錄》裏還曾記載,槐角嫩葉搗碎之後,取汁液和好麵團,加入醬做成熟齏的吃法。槐花還可以乾製。將槐花洗淨後直接蒸熟,在陽光下曬乾然後貯藏,於冬季缺菜時用作蔬菜的補充。
冬天時節,將儲好的乾槐花泡發後加佐料涼拌,便是下酒的好菜。於微醺中窺到五月初夏的陽光,冬天的寒意也就隨之一散了。
在吃這件事情上呢,到底還是要學習古人的格調才是有點過日子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