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偷家族》宣傳海報 作者供圖
在剛剛落幕的法國第七十一屆康城國際電影節中,日本創作型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大獎,成為了本次的康城贏家。這位文字功底了得的日本導演一向深得我心,有幸的是,隨公司赴康城的我,在主競賽單元的放映環節中一睹為快地提前看到了這部令是枝裕和終得償所願的優秀影片。
作為康城的常客,自二○○一年開始,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距離》,二○○四年的《無人知曉》、二○一五年的《海街日記》都曾提名金棕櫚大獎;二○○九年的《空氣人偶》與二○一六年的《比海更深》入圍了當年的「一種關注」單元;二○一三年的《如父如子》則獲得了「評審團獎」。而這一次,《小偷家族》,終於斬獲了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大獎。可以說,這是一部風格特別的犯罪家庭電影,它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的同時,也讓是枝裕和又一次證明了他作為世界影壇最優秀作者導演之一的地位,再次給人的心靈帶來了震盪。
Osamu(中川雅也飾)和愛人Nobuyo(安藤櫻飾)人到中年,做着薪水微薄的工作,艱苦的環境令這對夫妻生活無望。他們生活在東京逼仄的公寓中,住在一起的還有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兒子Shota(Jyo Kairi飾),Nobuyo年輕的妹妹Aki(松岡茉優飾),以及身體虛弱的祖母(樹木希林飾)。
一家人基本靠着祖母的救濟金過活,日子過得困苦而邋遢,但家裏成員們都深愛着彼此。既然叫做《小偷家族》,片中偷竊的場面自然是少不了的——爸爸Osamu和兒子Shota喜歡在一起偷東西,每次偷之前還有一套有意思的擊拳套路。影片呈現了是枝裕和在導演和編劇方面的最好水準,其中這一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情節微妙而帶有迷惑性,同時又具有發人深省的感動力量。
是枝裕和此前對類型片的首次嘗試,以媒體的諸多差評告終。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從以往的經歷中,回歸到所熟悉的領域——人性上,而這個主題在此前的二十多年裏,幫助他樹立了全球最具才情導演之一的名聲。另一方面,是枝裕和影片中常見的關於父母的焦慮和痛苦,讓人們時常將他看做小津安二郎的繼承人。而《小偷家族》裏,是枝裕和展示了一種殺手天生的尖銳性,而這種特質也是最近幾年日本作者導演所普遍缺乏的。
影片最開始,是Osamu和Shota父子的一次例行偷竊,直到他們在公寓附近發現了一個被拋棄的五歲女孩兒Yuri(Miyu Sasaki飾),劇情才進入正軌。Osamu非常喜歡這個小女孩,雖然充滿猶豫,但情感非常真實。當他們知道女孩是天生做小偷的料後,就更樂於接納她了:售貨員從來不會懷疑她,即使有人抓到她偷竊,也只會請她吃糖假裝懲罰她。Yuri這一角色是電影中作用巨大的劇情催化劑,是枝裕和通過她的形象,耐心、溫柔地從她身上投射出其他家庭成員的影子……
同時,是枝裕和也是一個玩套路的大師,影片的故事循序漸進的同時也沒有喪失影片最具共鳴的真實之處。原本隱藏在沉寂感情中的深深裂縫在影片的最後三十分鐘裏突然爆發,所有的傷感情緒,通過Nobuyo面對鏡頭的一次簡短告白傾瀉而出,人性二字的體現,也在這最後的時刻在這個窘迫的家庭中榨取而出。
這樣的表現手法,讓影片中的演員在銀幕之上融入到了角色之中,讓他們成為那些擁有靈魂的角色,也讓我們看到他們最坦誠的樣子。當晚的米埃爾劇場,兩千兩百個座位,座無虛席,放映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經久不斷。是枝導演和一眾主創演員們的眼裏浮現出發光的東西─我想,那就是認真做事的電影人獲得肯定後的最美模樣吧。目前,《小偷家族》在日本定檔於六月八日上映,同時也確認將被引進內地院線上映,相信這樣的一部的電影,是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