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待得久了,久到與在內地的不少同齡人拉開了差距。這不是誇張,這是切身感受。
無意貶損香港,但與內地相比,特別是北上廣深,香港的發展步調是慢了的。原因自然很多,一方面因為內地城市發展基數低,所以能很容易地大踏步前進,充滿幹勁,而早已騰飛過的香港,進入疲軟調整期,自然容易被追趕,甚至在增速方面被超過。
另一方面,香港近年來內耗嚴重,很多科技、民生、經濟方面的政策、建設,在頻繁的拉布、流會中拖延,導致香港在很多方面的發展停滯不前。房價急升,人才流失,社會泛政治化,就連砍伐危及途人的歪脖子樹,都能引起政治鬥爭。
在這樣的氛圍裏,生活在香港的我們,逐漸與生活在北上廣深的人們拉開了差距。這個差距,在生活上,在思維上,在能力上。
生活上,單移動支付一點,別說一線城市,內地的二三線城市也是領先香港的。近期,微信和支付寶「戰火」蔓延到香港,才終於推着香港在移動支付上邁出一步。
思維上,香港曾令人引以為傲的國際化思維優勢,因着制度、政治等原因,漸漸有些故步自封。而內地,隨着與國外交流日益緊密,特別是年輕一代留洋者越來越多,在思維想法方面,更活絡開闊。
能力上,香港與內地的年輕人其實不相伯仲,但在獲得新能力與運用能力的態度上,二者截然不同。曾經在港青身上體現更淋漓盡致的進取、拚搏精神,而今似乎更容易在內地青年身上看到。在求知若渴方面,比如閱讀,港青年均讀完的書(包括紙質書或電子書),遠遠落後於內地年均值。
香港的競爭優勢正在減少,不是說退步了,而是內地增速太快,追趕得太厲害。當然,比較結果因為參照系的不同而會有所改變,上文是在用香港與內地一線、新一線城市相比。但不可否認的是,二三四線城市也在大幹快上,縮短差距。
休息得夠久了,香港,是時候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