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鎮洪享受雕刻龍頭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自古以來便有扒龍舟、食糉等節日習俗。作為昔日全港聚居最多漁民的港口,香港仔的賽龍舟已有百多年歷史。每年節慶一到,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的水上來去如飛,浪花四濺,吶喊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龍舟的製作手藝在香港已式微,記者日前到廣東三水及廣州探訪大隱隱於市的造龍舟、製龍頭的師傅,一窺背後的技與藝。/大公報記者 謝敏嫻 文、圖
注滿了匠人心思
三水西南街道顯學村村口,一座立交橋底,李保安的龍船廠就設在此處。船廠外表簡陋,由鐵皮瓦搭建而成,龍舟上「三水李保安造」幾個大字古樸又醒目。木香味撲面而來,船廠內一隅掛滿了使用過李家船的參賽選手送來的錦旗。年過八旬的李保安十多年前從國營船廠退休後,慕名前來請他造龍舟者眾,他便開設了船廠,四個兒子中有三人從事龍船業,孫輩也已有人加入。李保安龍船廠已成為當地較大的龍船廠,主要製造五人龍、十一人龍、十三人龍、五十人龍甚至八十人龍。
選木、裁板、拋光、打磨……一環扣一環的工序,注滿了匠人心思。李保安說,無論哪種規格,工序基本一樣,只是選材不同。細仔李顯坤介紹,有四種木材適合製作龍舟,包括坤甸、柚木、杪木、杉木,各有特性。內地龍舟有一個「藏龍」和「起龍」的特色,每逢端午過後,人們就會把坤甸做的龍舟沉進水中,讓泥土覆蓋,龍舟成為卧水潛龍。因為坤甸木質堅硬,浸於淡水中更能用上百年,木質愈黑愈好,一到端午前夕,「潛龍」又被挖起來清理和修整再參賽。由於香港海域是鹹水,坤甸浸在鹹水中,釘頭很容易生鏽和侵蝕,木身會爆開,所以改用密度適中、較輕和軟韌的柚木,便於存放於岸上。
製作龍舟的步驟是怎樣的呢?「第一天一般都是做『底骨』,又稱『龍骨』,五至七個工人一天可完成。」李顯坤說,在龍骨兩邊各接上一塊「底旁」,就做成了船底,使船身有足夠的弧度,利於滑行去水;在船側底部裝上「大旁」,再在其上安「企旁」,兩塊木間用「筋圈」固定,之後在「企旁」內鑲嵌坐板,然後紮上「龍筋」,從龍頭連到龍尾,最後用「五指山」固定之。「龍筋就像人的脊椎一樣,沒有它,划船時整條龍舟會變形。」
龍船外形大同小異,每一個師傅卻有自己的「眼界」。李保安說,龍船講究船身輕便,與水的阻力最小化,這就要求造船師傅對龍船尺寸的精確度、船身的最佳弧度、浮力、用料、行船阻力等方面有豐富的製作經驗。說話間,他拿起木刨,紮穩馬步,對着龍舟舟身,使勁來回刨,動作嫻熟利落。
造龍舟工藝複雜,有一道儀式—龍舟試水,是李保安堅守的傳統。船廠旁有一條河,連接西江,龍舟便在此下水。李保安父子事先準備好蘋果、燒肉,點上香燭,作簡單祭祀。買龍舟的村派來村民,在選定的良辰吉日隆重接船,他們把標有村名的龍牌插上龍頭。李家父子為龍舟裝上龍頭龍尾,並為龍頭點睛。鞭炮聲響起,眾人抬起龍舟,一陣整齊吆喝聲下,新龍舟下水了,簡單而隆重。
李顯坤初中畢業後就跟着父親學藝,已可獨當一面。他表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木屑的灰塵中來回,高溫時非常辛苦,當然不想這門傳統工藝失傳,侄子也會來廠裏幫忙。
一刀一錘不差絲毫
離開李保安龍船廠,記者馬不停蹄來到廣州番禺區南村鎮員崗村。穿過幾條彎曲狹窄的城中村小巷,來到一座綠蔭葱葱的院子,這裏既是「龍頭」老行專梁鎮洪的家,也是他的龍頭作坊。院裏整齊地堆放着成段的樟木,鋸木機下方的地上散落一層碎屑,兩三個龍頭用木櫈子墊着,牆邊豎着幾條龍尾。梁鎮洪正在低頭專注雕刻一個木龍頭,一聽有客人來了,才停下手上的工夫,靦腆地微笑。
梁師傅說,從一塊原木雕刻成威猛龍頭,經歷選料、開料,到勾畫放樣、雕刻,再到打磨、拋光、上色裝飾等十幾道工序,大部分要靠手工完成,製作一個龍舟頭要耗時約一星期。雕刻好的龍頭,還需要經過多次打磨,單是龍頭的顏色,如金、紅、綠、黑等,先打磨、上色、風乾、再打磨,需三至四遍。龍頭裝上梅花鹿角,角有數節,更顯威武,之後還會裝上下巴的龍鬚,龍鬚有黑白兩色,黑鬚是少年,而白鬚則是壯年,另有彈簧似的鼻球,以及龍舌和龍珠,而龍目先是眼白,上有黑瞳,然後中間再有紅睛,神態活靈活現。
他一邊傾談,一邊仍能雕刻龍頭,一刀一錘,絲毫不差。傳統的龍頭製作困難之處,在於不立文字,也沒有設計圖。梁師傅就根據客人提供的龍頭樣板,或口述要求,再憑自己的技藝和經驗來製作。「有些客戶要求龍頭神態兇猛些,有人要求龍頭面容慈祥。兇猛就用眼神、露齒來表現,慈祥就用飽滿臉型、上揚嘴角傳達。」會不會有致勝的龍頭?梁師傅哈哈笑說,龍頭無助增強龍舟隊伍實力,要贏得靠健兒們團隊精神。
雕刻龍頭已五十七年,梁師傅仍堅持每日清晨六時就開始埋頭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十幾個小時,全年無休,雙眼仍炯炯有神,雙腕蒼勁有力。有沒想過退休?他笑嘻嘻地說:「再做五十七年吧,就是不願放手,還是很享受,很開心。」訪談的尾聲,梁師傅從屋裏拿出自製的笛子和二胡,如數家珍地介紹着樂器,並現場為記者演奏拿手曲目,臉上滿是孩子般天真笑靨。
院子裏綠樹成蔭,夾着若隱若現的樟木香,伴着一曲悠然的廣東樂曲,時間彷彿靜止在這一刻,空氣中瀰漫着快樂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