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自新加坡與香港的學者、青年學生在「傑出學者講座」現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日前,由進念.二十面體主辦「傑出學者講座」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新加坡藝術大學校長郭建文在講座上以「當代藝術教育中的創造性張力」為題,深入探討當前藝術教育的核心議題,闡釋創造性藝術之重要性,指出藝術有助探索更豐富的人類情感。
「榮念曾青年藝術學堂」今年於香港為新加坡藝術大學(UAS)推出全新實習計劃,邀請來自亞洲傳統跨文化藝術家參與及擔任導師,希望讓香港乃至大灣區、全國,及亞洲華語年輕人系統化學習實驗藝術的基本功,從實驗劇場「6+1」創意基本元素中,全方位沉浸學習參與,掌握創意入門,裝備跨文化、跨界別的實驗劇場創作基礎及持續學習能力。藉此契機,主辦方更邀請新加坡和香港表演藝術學府的藝術教育學者,在香港舉辦「傑出學者講座」。
助年輕人提升思辨力
郭建文在講座上表示自己常會被公眾問及藝術的概念、作用,藝術教育的作用和藝術教育者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他對此回應道:「藝術和藝術教育應被公眾支持,且有公眾目的。」對於就讀大學藝術專業課程畢業之後的求職,郭建文表示,藝術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的專業知識,亦要讓年輕人能夠應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和全球性問題,「還要具備提出問題和作出艱難選擇時,批判性的判斷力。」
郭建文續稱,藝術的存在,讓人們在情感與理性之間,想像力與批判性之間,都能保持一種張力。他認為,藝術教育是探索認識、思考、觀看、感受、聆聽、敘述和表演的方式。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藝術無可替代,郭建文以新加坡劇場導演郭寶崑的一句話作結:「藝術空間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沃土,是我們奇思妙想的溫室。」
香港演藝學院校長陳頌瑛擔任講座的回應嘉賓,香港發展策略研究所研究總監鄭炳鴻擔綱主持人。
講座結束後,跨文化、跨領域的藝術家劉曉義(新加坡)、松島誠(東京)及Rady Nget(金邊)等帶領來自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的學生及香港青年演員,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榮念曾實驗劇場《諸神會:出門須知》,通過與傳統表演藝術的對話,在劇場中激發靈感,展開辯證思維的學習旅程,探討「未來」的藝術發展,展示「榮念曾青年藝術學堂」的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