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頒獎典禮全場大合照。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華安攝
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魯迅先生誕辰144周年,第十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頒獎典禮暨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成立五周年紀念活動於10月11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場地同期舉辦「文化有力量:魯迅、香港與抗戰──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歷史圖片展」,展出珍貴史料影像。
【大公報訊】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部長祝小東,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課程發展)何燕萍,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張國義,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梁毓偉等主禮嘉賓出席頒獎典禮。
魯青獎美國社區組委會成立
今年比賽繼續分為寫作比賽與書法比賽,並分設母語及非母語組。賽事共收到7082份有效參賽作品,參賽總人數較去年增長55%。
在致辭環節,周令飛表示,每年佳作都如同一扇窗,讓他得以窺見當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這種跨越時空的回響,正是對魯迅精神最生動的詮釋。
何啟明提到,魯迅在國家危難之時以文字激發國人愛國之心,他勉勵當代年輕人思考應如何為國家作貢獻,為香港發光發熱。
李慧琼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她的工作目標與魯迅、魯青獎的目標一致,即通過文學創作、文化交流等不同的形式,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
張國義表示,今年是魯青獎香港賽區成立五周年,又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這讓本屆比賽的意義更為深遠,讓大家思考文學、青年與民族歷史命運之間的深層關係。
美國魯迅文化傳播協會會長許紹理發來視頻祝賀,並宣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美國社區組委會於今年成立。
「希望為文化傳承出一分力」
典禮上亦舉行了「圓桌對話:從魯迅到當代──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傳承與共鳴」環節。周令飛分享了魯迅及其家族在大灣區留下的6個足跡與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回憶年少時對魯迅作品的渴讀,「整個抗戰期間,我們發現大多數的文化人都在響應魯迅的精神,就是你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譽教授白傑瑞表示,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前往內地,內地學者提到「精神」時認為與文明、文學緊緊相依,總會用「魯迅」舉例子。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杭行補充,魯迅的文學喚醒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這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歷屆參賽者組成的「青語同學會」亦在典禮上回憶舉辦的一系列文學交流和參觀活動,表示由此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典禮期間,還帶來獲獎青年選手陳思朗深情朗誦魯迅作品《這樣的戰士》,非母語獲獎者Gurung Navlyn、Lawati Aayus Mingso、Limbu朗誦魯迅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節錄)》等表演。
參加頒獎典禮的學生也分享了所見所感。毛筆書法高中組特等獎得主、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五學生陳灔悠表示,她從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學書法,發現書法能讓她感到平靜,這次獲獎對她是一大鼓勵,希望能為文化傳承出一分力。
沙田循道衛理小學學生杜予娉獲得中文寫作小學組良好獎,她表示自己這次已經盡力,希望明年再接再厲獲得優秀獎。杜予娉的媽媽表示,希望將魯迅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因為學習弘揚中國文化是我們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本屆魯青獎香港賽區比賽由魯迅國際文藝聯合會主辦,香港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特別支持,魯迅文化發展中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指導,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