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狀王》舞台設計的特色是留白。圖為「報應」一幕舞美的示範過程。
舞台不是靜態的藝術品,它亦要面對不同的環境與現場變數。隨着《大狀王》展開巡演,舞台設計也迎來新的挑戰。由於各地劇院的規模與結構差異巨大,轉台與燈光效果都需要靈活調整,往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近一半的修改,以確保呈現效果與故事氛圍一致。這意味着團隊不僅要反覆測試舞台尺寸,還要重新設計燈光路徑,力求在不同空間裏保持作品的完成度。
舞台的不可預測性,曾帶來驚險時刻。在北京站的一場演出中,布景某一部分突然卡住並損壞,演出一度面臨中斷的危機。楊子欣回憶道:「關鍵時刻,技術人員立即衝上台搶修布景,舞監則第一時間通知演員調整走位。」團隊協作緊密,臨場反應也相當迅速。事後有觀眾反饋,雖然肉眼能看出舞台有些異常,但整體效果並未受到明顯影響。回想起這一幕,楊子欣坦言當時緊張到落淚,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團隊默契帶來的力量:「大家萬眾一心,才讓演出能奇跡般地延續下去。」正是這份齊心協作,讓舞台在挑戰中依然完整呈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