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百年大展重點展品(部分)
《綠色長城》 關山月 中國畫 1974年 廣東美術館藏
策展團隊成員指,關山月曾繪製三幅《綠色長城》,其中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那一幅曾在2017年巡展中展出。這次觀眾有機會在「其命惟新」香港展覽看到最大的一幅《綠色長城》,由廣東美術館收藏。這幅作品是關山月在家鄉廣東粵西陽江所作,體現此地在「綠化祖國」的號召下,海疆發生的變化,遠樹如層波疊浪構成一道綠色的屏障,恰似一道「綠色長城」。
《迎客松》 黎雄才 中國畫 1975年 廣東美術館藏
據介紹,今次展出的一幅《迎客松》是黎雄才「用力最精的力作」。這幅11米長的大型畫作是黎雄才畫下2000多幅松樹中,尺幅最大的一幅。畫中山峰峻秀,雲霧繚繞,體現黎雄才獨特的「黎家山水」。這幅作品曾以其他形式在2017年巡展中展出,作品實物同樣在本次香港展覽上首次亮相。
《桂林暮色》 趙少昂 水墨設色紙本 1970年代 香港藝術館藏
這次展出的《桂林暮色》,據介紹是趙少昂久居香港,思念內地所作。趙少昂在1948年遷居香港,在傳播「嶺南畫派」繪畫的新風尚之餘,還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把足履世界各地而獲得的藝術感受,引入自己的創作空間,為「嶺南畫派」注入新內容。
《獅》 何香凝 中國畫 1914年 何香凝美術館藏
《獅》曾經以文獻形式在2017年巡展中展出。林藍介紹,這幅《獅》是何香凝受日本畫風的影響所作,「在寫實的空間表現之餘,獅子也代表中國的形象。」林藍補充,何香凝的作品體現她的「自立自強,以及嶺南女性的務實精神」。
《盤中魚》 李鐵夫 油畫 1941年 廣東美術館藏
李鐵夫擅長肖像和靜物描繪,在他繪畫生涯後期創作中,魚是他最常表現的題材之一。這幅李鐵夫晚年創作的油畫《盤中魚》構圖飽滿,畫面中通過對魚肚的光亮圓潤、青菜的鮮翠與辣椒的紅艷的寫實描繪,展現其面對自然寫生的功力。
《怒潮組畫》 李 樺 版畫 1946年 廣東美術館藏
李勁堃指,木刻版畫在抗戰時期具有獨特的意義,體現藝術家的態度,在那個時代「喚醒民眾的良知」。版畫以視覺語言記錄民族苦難,以藝術力量鼓舞抗戰士氣。《怒潮》體現農民不堪壓榨最終奮起反抗,預示着人民革命的怒潮終究要掀翻整個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