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藝術從來是春風化雨的」

時間:2021-06-25 04:24:17來源:大公報

  圖:林鳴崗以詩詞、論語舉例文化的力量。圖為遼寧瀋陽一小學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節目表演。\新華社

  林鳴崗在發言中斥責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亂象,認為其體現了當前香港很多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不求甚解和對文化藝術話語權的缺失。

  「香港是個商業城市,很多人都是逐利的、套現的,對文化藝術看似懂得一點,實際上不懂。」林鳴崗談到當前社會常以值不值錢、升沒升值來衡量博物館藏品的價值和意義,「是用錢來代替文化、代替藝術,這是非常悲哀的。」他講到,文化藝術從來都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東西,並以唐詩、宋詞、論語為例:「我們現在還在頌禮它、感動它,這是文化藝術的力量,哪有錢的力量?」

  香港公共空間缺少藝術作品

  對於嬉皮文化、普普藝術、概念藝術等,林鳴崗認為這實際上是西方控制的話語權。

  他批評M+博物館此前展出「巨型大便」的野外企劃以及收藏的艾未未以中指舉向天安門的作品,「侮辱我們自己的首都、我們的天安門,在國外豎中指是非常惡毒的語言,比你去罵人家還更惡毒,要打架的,可是我們西九把它收藏了。」

  林鳴崗認為香港當前必須要成立文化局,並建立文化藝術的理論隊伍,「美術館需要香港的歷史畫、風景畫、風俗畫和香港經典的文學、音樂作品」,以此堅定文化自信、梳理文化脈絡。

  沈平認為,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仍存在不足,包括較少有美術館,以及較少有公共空間藝術作品:「莫斯科的地鐵裏有壁畫,一些國外城市中有雕塑公園,香港在公共空間較為缺少壁畫、馬賽克等藝術作品,有的地方也只是有幾座雕塑。但希望在明天,我們再出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