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240長者口述「獅子山傳耆」

時間:2019-12-12 04:24:00來源:大公報

  圖:「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海報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今年年中,香港因陷入「修例風波」,導致各區衝突頻發,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如此膽戰心驚,誰還會想憶一憶社區那些充滿人情味的陳年往事?中英劇團於前年開始,舉辦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獅子山傳耆計劃」口述歷史戲劇計劃,通過招募約二百四十位銀髮族,記錄他們的人生往事,將其編成話劇搬上舞台,再由老人家親自演繹,重現社區歷史。

  賽馬會「獅子山傳耆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中英劇團主辦。計劃初期先由專業導師帶領長者作戲劇訓練,同時收集他們的親身經歷,以編寫成劇本,再由長者親身演繹。計劃首年於學校巡迴演出,第二年會於社區表演場地演出,最後會在明年四月於葵青劇院演藝廳上演壓軸跨區總結演出,訴說近百年的香港故事。

  「我們舉辦這個計劃的初衷是想令老人家尋到自己的長者價值,我們通過他們的講述,才知道當中有很多人都是卧虎藏龍,更在他們講述一些親歷的香港大事件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中英劇團教育及外展經理江倩瑩接受大公報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

  弘揚「獅子山精神」

  一班非專業老人家演員站在台上話當年,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動容的事。而在江倩瑩心中,此次計劃也是想宣揚老一輩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無論面對如何困境,都能攜手前行,共渡時艱,其實各個時期的香港人,最需要的都是安居樂業。」編寫方面,她形容會做一些戲劇處理,比如將幾個長者口述故事串聯出一個戲劇場景,「搬上舞台時,本着尊重長者的原則,務必是真實事件,不會為了強烈的戲劇衝突而虛假。」

  歷史總是宏觀且官方的,但平民歷史亦可見一地風情。江倩瑩認為,參與口述歷史計劃的長者雖然來自香港不同社區,卻共同經歷了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石硤尾大火、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制水等,均能令觀眾看到多些市民角度的觀點。」

  真情實感記錄時代

  今年十一月、十二月,該計劃陸續開展首輪社區巡迴演出,涵蓋來自紅磡區、沙田區、觀塘區、深水埗區老人家主演的四個劇目:《後來留下了什麼》、《我們的摩登時代》、《同舟人》及《逆風行》。

  其中,擔綱首個上演《後來留下了什麼》的編劇、導演和戲劇導師邱瑞雯介紹:「上一代人歷經大時代巨變,人生遭遇了很多的相遇和離別,過程中留下的遺憾和無力感最真實,也最讓人感動。」

  她分享其中一件令她很感動的事:「其中有一位老友記講起其少年時認識一位友人,相處不過短短幾年,友人去往他鄉,一去不復返,這位老友記在四十年的歲月中,不斷去郵局寄信、被退信,周而復始,尋找的時間已遠遠超過他們做朋友的時候。」邱瑞雯繼續形容,為了展現這種關係,她安排在舞台上拋灑一百封信件,展現人物內心情感。

  查詢節目詳情可瀏覽網址oralhistorytheatre.hk。

  部分圖片:中英劇團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