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

時間:2019-04-20 03:17:32來源:大公報

  圖:《酒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報道:竹雕自明代起成為文人和宮廷之中盛行的藝術品,而清代更廣泛發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鐵筆的藝術:明清竹雕」展覽即日起舉行,展出共六十五件竹雕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等,展現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和想像力,以及竹雕背後的文化意義。

  儒道文化 文人雅趣

  此次的展品,除了兩件犀角杯及一件觀音雕像來自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之外,均來自余沛強的三魚堂收藏。余沛強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說:「與其他雕塑形式相比,竹雕的獨特之處在於注入了中國傳統儒家及道家文化,並具有人文價值。竹中通,外節,根扎實,象徵有內涵、氣節,不因外界而折腰,能夠表現淡泊氣質。」他續說,這些藏品他收藏了二十餘年,大部分自相熟的古董商購得。

  談及竹雕歷史,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助理館長紀奕邦(Ben Chiesa)告訴記者:「明清時期,文人喜愛在自己的庭園內種竹、於野外觀竹,也愛製作、收藏和展示這些能配合文人雅興如繪畫和書法的竹雕。更有位於嘉定及金陵(即如今的上海及南京)的一些作坊大量生產竹雕雅玩,如黃楊木、犀角和象牙都成為雕刻的材料。」

  人工雕琢 化瑕為美

  紀奕邦亦介紹重點展品,包括《高士一對》、《棧道山水筆筒》、《高士觀瀑筆筒》、《子母獅》、《酒杯》等。他講解道:「《棧道觀瀑筆筒》運用深雕的手法,刻畫旅人騎馬穿越竹林、走過孤亭,行走在棧道上的情景,作品精雕細琢,且富層次。」《高士觀瀑筆筒》則以竹的自然裂痕作為瀑布,雕琢成高士觀瀑的畫面。

  又如由犀角製成的《酒杯》,他說:「犀角經絲綢之路進口到中國,明清時期御作坊和工匠多將其雕成精緻的犀角杯作為貢品,也被視為可增添酒香的酒器。」

  出席活動開幕禮的主禮嘉賓,還有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Florian Knothe)。該展覽位於薄扶林般咸道九十號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二樓,展期至七月二十八日。更多詳情,可瀏覽網站www.umag.hku.hk/tc/。

  圖:大公報記者李亞清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