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裝飾藝術展中法風格交匯

時間:2019-04-09 03:17:50來源:大公報

  圖:一九三○年代中國商業廣告海報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人們的日常生活由無數個瑣碎瞬間構成,在這些瑣碎繁雜中,裝飾藝術(Art Deco)作為一種服務大眾的多種風格結合體,折射不同歷史時期、文化與國度的審美取向。來自法國、香港與上海逾三百件裝飾藝術藏品,現正於城大展覽館展出,這批展品造型優雅,涵蓋日常生活物件、起居裝飾、娛樂場所建築等多方面,顯現裝飾藝術風格在中法流轉、交匯的痕跡。

  優雅設計充滿活力

  「裝飾藝術」於一九二五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正式確立,一改此前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俗艷鋪張的花卉樣式,以優雅幾何為基礎、線條為主體。全新的藝術風格、充滿活力的簡約幾何線條旋即讓人眼前一亮,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鐵匠、玻璃匠和傢具木工匠等,都充當裝飾藝術風格的推手。

  是次「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由城大展覽館總監范懿莎與策展人Emmanuel Bréon籌劃,從法國、香港與上海多家博物館、機構與私人收藏家處搜集商借珍品,因而門類多種,風格多樣,更運用多媒體交互設計布展,以豐富觀眾體驗。展場內不僅有二十世紀初幾何圖案主導的室內裝飾設計,如釉面鍍金陶器《梳妝台上的時鐘》,亦有航海符號在裝飾藝術中的運用,如以玻璃金屬為材質打造的「諾曼第號」香水,另有受電影與攝影風潮影響的影像及上海舊時地圖導覽。

  展覽亦交代中法之間的藝術交流脈絡。法國設計師及工匠參考中國的藝術及技巧,周朝漆器、明清傢具、絲綢、漆器與陶瓷等,都成為法國裝飾藝術家的靈感來源。時裝設計師Paul Poiret不時以中國進口絲綢為客人裝扮;而Prelle等里昂絲綢名家,尤其愛向香港這個遠東商港取經,發掘原材料和圖紋,作為牆紙、窗簾、扶手椅蓋布的式樣參考。范懿莎介紹,中國漆飾、紅木扶手、精美雕花等傢俬製作風格亦啟發歐洲藝術家新一輪創意。如Jules Leleu和Ruhlmann製作在法國前所未見的矮桌,又引進莊重高貴的大型雕飾衣櫃,其裝飾與底座的靈感皆來自中國的原型。現場展示的「針尾寡婦鳥、畫眉、中國燕子及條紋蘭花」屏風,已可見中國花鳥畫氣象,作者法國藝術家加斯東·隋斯亦選取金箔刻漆為主要材質。

  滬港建築流露西式風情

  中國的設計師亦汲取裝飾藝術的簡潔和可塑性,創造出融合中國文字和當地自然美感的中國裝飾藝術,如負責一九二五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中國館及一九二九年杭州萬國博覽會的劉既漂、曾於法國求學的李幡等,另有西方建築師參與設計上海法商球場總會、和平飯店、國際飯店等。香港亦不乏富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如深水埗公立醫局、聖瑪利亞堂、香港中華總商會大樓等,細節中滲透中式元素。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由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在香港城市大學展覽館舉行,地址位於城大劉鳴煒學術樓十八樓,逢星期一休展。

圖片: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