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李樹建演繹豫劇忠、孝、節

時間:2019-03-31 03:17:27來源:大公報

  京評越豫黃,內地幾大代表劇種都有自己的名角兒,李樹建是其中豫劇的領軍人物。如電影《霸王別姬》所展示的那樣,以前送孩子去唱戲,多數是家裏實在揭不開鍋的不得已,李樹建亦如此。飢餓是小時候最刻骨的記憶,晚上八九點,母親就要求必須睡覺,因為如果過了這個點不睡,就再也睡不着了,餓得慌啊。

  基層院團流傳一句順口溜:「好女不嫁唱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秋麥二季回一次,掂回一堆髒衣裳。」唱戲的演員在「下九流」之列。在李樹建出生地河南臨汝縣觀音堂村,曾經有一位老生演員死了兩天沒人管,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是哪兒的人。李樹建的祖上就弄張席,一裹,埋到了自留地裏了。

  「從那之後,俺家的祖輩每年上墳時,順便也給他上墳。我記事兒的時候,跟着家人上墳,也給他燒紙。村裏人都說,這是戲子墳。」李樹建聽三爺講,暴病而死的這個演員,演的戲是《八義圖》。似冥冥之中有天意,《八義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趙氏孤兒》,而李樹建在根據《趙氏孤兒》改編創作並廣受好評的《程嬰救孤》中,恰恰飾演的就是主角程嬰。

  學戲吃苦不說,若過了最佳年齡,骨頭茬更是已經硬得開不了。童子功都得從幾歲開始培養,戲校選人,最大不超過十三歲。李樹建到洛陽戲曲學校時,已經快十六歲,過了學唱戲的最好年齡。校長程進有考核李樹建兩段戲後,還是相中了他,把他招為變過聲的演員來培養。

  李樹建回憶說,在洛陽戲曲學校,自己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別人沒起床的時候,就起來開始練習:「那時候是上下鋪,為了練腿上的功夫,我天天把腿吊到上鋪上。練得久了,腿功就好了。」由於長期在農村拉車挑擔子,造成了他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的姿勢,老師一開始形容練習動作像掂槍打兔子。而經過辛苦練習了兩、三年,身形有了,基本能唱了。

  一九八四年冬天,青年演員李樹建作為旁聽生去中國戲曲學院學習。學校沒有住的地方,李樹建經人介紹到一家小旅館中午擦桌子端飯免費住宿。在旅館,他經常記筆記半夜不睡覺,受到其他旅客投訴,旅館老闆就讓他和炊事員住。「結果,又住了一周,還是因為我半夜不睡覺,炊事員又投訴我。」李樹建介紹,旅館老闆也不好攆他走,就說院子裏有個棚子,要不你住在那兒吧。

  一九八○年代末,戲曲已經出現危機,那時社會上有兩種人出門帶行李,一是民工,二是演員,民工進城,演員下鄉。李樹建下鄉演出時,好一點的睡過土炕、課桌,有的地方連土炕、課桌都沒有,羊圈、牛圈都住過,有時乾脆在地上鋪點麥秸打地鋪,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寒風刺骨。

堅持每年演出三百場

  李樹建回憶,在一部現代戲《試用丈夫》中飾演一個賭徒丈夫,因賭博輸光了身上的衣服,只穿了件短褲,站在雪地裏唱了二十多分鐘,群眾每看到此處,都會含着淚給他鼓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劇團堅持每年演出三百場以上,其中八成的演出是在礦井下、敬老院、貧困山區。「再艱苦的地方都回響着我們的梆子腔,山羊能上的地方都有我們演員的身影。」他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李樹建在《淒涼遼宮月》中演了一個反派人物,洛陽日報寫了一篇文章《他贏得了觀眾的一片罵聲》發表了出來。李樹建說:「那真是高興啊,我一個小演員,竟然上報紙了。」

  辛苦演戲,奔走在外,贏得了掌聲,卻「冷落」了家人。有次演出出現意外正搶修舞台,突然接到了家裏姐姐的電話,說老家房子漏雨,母親卧病在床,問能否回去照顧一下老母親。

  「正是復排的關鍵時期,我走不掉啊!那一天,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我沒有回家,老媽媽在床上自己托着塑料布過了一夜。」

  演藝事業蒸蒸日上,李樹建多次帶團到京演出。中國戲劇家協會的專家們建議,戲演得不錯,但面貌太陳舊,要推陳出新,創作出優秀的新編歷史劇目。專家的話給李樹建很大啟發,他開始思考從抓劇本開始排演一台新劇目,於是約請青年劇作家陳涌泉根據《趙氏孤兒》改編創作《程嬰救孤》。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排新戲服裝道具要新添置,導演粗略估算,最少要三十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彼時整個劇團的帳面上也只剩下八百元。已擔任劇院團長的李樹建一邊演戲還要一邊負責到處借貸,住進醫院掛上吊針,還不斷打電話找錢。一個山西煤老闆打通電話:「李團長,你們平時演出一場五千塊錢,我一場給一萬,來我們村演吧。」之所以加價,是因為對方父親病故,想找名角兒去靈堂前唱戲。李樹建帶着兩名男演員就去墳頭唱戲,浸滿屈辱,終湊夠去杭州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演出的費用。

  演出結束,大幕落下。全體演職員在舞台上抱頭大哭。浙江幾位觀眾說:劇情太感人了,看這場戲,連廁所都不敢去。評獎專家則稱,唱功「關鍵時刻氣勢足,哭腔一瀉千里。」

  《程嬰救孤》之後,李樹建從老戲裏挑出《清風亭》,打磨排練出《清風亭上》,兩部優秀創作表演,讓李樹建「梅開二度」兩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不過,延遲滿足初心不改,他繼續把目光掃向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根基,排過了忠於國家、忠於朋友、忠於承諾的《程嬰救孤》的「忠」,演過了驚天動地的《清風亭上》的「孝」,李樹建又數易其稿演繹了千古傳頌蘇武的「節」。

把豫劇唱到世界舞台

  「忠、孝、節」三部曲中,張元秀養子十三年,程嬰撫孤十六年,蘇武牧羊十九年,戲劇界也將三部曲叫作「三、六、九」,詮釋的都是中華傳統美德。三月在香港獻演,接下來的五、六月,李樹建還要前往台灣地區,美國、加拿大等多地進行文化交流。

  在二○一三年二月十七日,李樹建飾演的豫劇《程嬰救孤》走進美國紐約戲劇中心「百老匯」。歷史記載,一九三○年二月十七日,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於「百老匯」獻演。「同月同日,這可能是歷史的巧合,也分別是京劇和豫劇的第一次。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美國觀眾不僅看懂了這部戲,而且被深深打動了。」李樹建介紹,美國觀眾用很不標準的中國話說「你講了一個很好的中國故事,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救了我的兒子,救了全國老百姓的兒子」,讓他深感到真正優美的藝術作品沒有國界。

  另次在泰國演出,現場的一位年紀很大的翻譯說:「我翻譯了一輩子的戲劇,上次你們中國的兒童劇《三打白骨精》讓我整場都在笑,這次看《程嬰救孤》我是流着眼淚翻譯了全場。李樹建想起這些國外演出經歷,現在仍會嘴角微翹,得意十足。」

  「什麼叫文化自信,什麼叫中國特色,什麼叫豫劇的魅力,作為中原特色文化,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從藝四十年來,李樹建把豫劇從田間唱到世界舞台,他喜用近年較流行的一種表達方式說:「我作為中國豫劇人,我驕傲。」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下期「藝壇動靜」於四月十四日刊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