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區大為藝術展稚拙成趣

時間:2019-02-18 03:17:58來源:大公報

  圖:主禮嘉賓(左起):孫燕華、區大為、區潔英、謝凌潔貞、鄧海超、孫蔡吐媚及楊春棠/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本港畫家區大為個展「雲山筆墨:區大為的藝術」正於一新美術館舉行,展出其近作,包括水墨山水、書法及篆刻印章在內逾四十件作品,呈現其詩、書、畫、印四藝統一的個人風格。

  陰陽格局 焦墨見光

  該展覽日前舉行開幕禮,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以『陰陽』為核心,陰陽源於『光』,古人認為沒有光,便沒有生氣。從區大為的作品,可以欣賞到文人採『光』的藝術。無論在書法、印章和繪畫,皆在構圖上配合出陰陽格局,別創一格。」

  區大為十四歲起跟隨中國近代書畫名家吳子復學習書法、篆刻,其後自學山水畫和舊體詩。他曾為《色戒》電影海報作篆刻設計,書法以草、隸為主,字體多橫直而少彎曲,隸書以「稚」、「拙」為個人風格,自嘲「自二十世紀以來,香港的書法家寫隸書或其他書體都寫得漂亮,寫醜樣字是由我開始的。」一九七一年區氏開始繪畫,運用焦墨技法,不以水入畫,着重於意境的表達與筆墨的氣韻。他認為詩、書、畫、印四藝的風格必須統一,如同人格的統一,觀其藝如觀其人。

  書法寓詩 金石情緣

  區氏的焦墨畫與書法分不開,他表示:「我是用寫字的方法行出一條路。」因而現場展品不僅有《下有江潮上碧霄》、《出岫圖》、《空山更有人家》等焦墨畫作品,亦陳列《篆書黃山谷語》、《隸書鄧爾雅聯句》、《榜屬於「留餘」》等多幅書法作品,作品《不慕集》以艾青、卞之琳、顧城等人詩句再創作,反映其「自作主張」、「活化」的藝術理念。

  現場亦展出區大為多幅篆刻作品。在篆刻方面,他的作品金石味重,刀法明顯,構圖巧妙。自言「寥寥數字的印語,三言兩語的旁款,或論藝或牢騷或紀事,總之喜、怒、哀、樂統統流於筆、貫於刀而一寓於頑石」。在小小的印章竟集詩、書、畫之大成,趣味盎然。

  區大為一九八九年獲頒市政局書法項目藝術獎。一九九八年獲頒篆刻項目藝術獎;同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予香港藝術發展獎。其書法、篆刻、山水畫作品為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中國篆刻藝術館、日本篆刻美術館收藏。

  當天展覽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鄧海超,以及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孫少文基金會創會董事孫蔡吐媚及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

  該展覽免費入場,展期由即日起至三月三十日,一新美術館開放時間由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