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港劇式微?/大公報記者 劉毅

時間:2018-10-07 03:16:14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資深編劇陳寶華(右)在港舉辦「再創港劇高峰」講座,左一為藝人唐文龍,左二為米雪/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供圖

  伴隨影視人北上,本地電視業一台獨大,題材固化等問題的紛至沓來,如今的港劇彷彿已呈式微之態。如何令其重拾往日輝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港劇的落寞?大公報記者日前聽了一場香港資深編劇陳寶華的專題講座,又和本地傳媒工作者沙鷗聊了聊,對上述問題漸趨明朗。

  陳寶華於今年五月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辦「再創港劇高峰」講座時道:「內地劇本審查較香港多,特別是某些行業,忠奸要分明。」不過,為何港劇如今被韓劇及內地劇超越?她認為一來是兩地政府相當支持拍攝;二來是香港編劇人才減少。但提及未來,她笑言,毋須太悲觀:「如今內地電視劇大部分由小說改編而成,而非原創劇本,正是港劇發展時機,且港劇最吸引之處,即在於它的『專業性』,理應好好保持。」

  本地傳媒工作者沙鷗,也十分讚賞港劇的專業性,特別是拍攝專業人故事時,譬如《妙手仁心》、《on call 36小時》都是十分優秀的劇集。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熱衷觀看港劇,據其形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港劇發展的黃金期,本地電視劇從業人員積極拓展本地題材,收穫好評如潮,特別是部分劇集更是紅到內地,也影響了內地電視劇業發展。

  而今,沙鷗並非為本地劇集挑刺,而是懷揣「怒其不爭」的心態,以一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已然開始關心港劇發展的觀眾角度,看待今日港劇之發展現狀:「港劇發展首個問題是劇本不行,一個又一個打正續集旗號的電視劇集層出不窮,《刑事偵緝檔案》、《陀槍師姐》、《宮心計》、《溏心風暴》、《使徒行者》等皆有諸多續集。另者,題材缺乏創新,爭產、爭上位、爭寵愛等爭奪戲碼是永恆主流。」

  其次,沙鷗認為,本地電視劇創作人將劇集視為商品,令其成為一種「流水線」作業,為求收視率,不惜使用重口味橋段以博得觀眾。他同時提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電視劇,都會在編劇之外設「文學編輯」,反觀香港的編審人員,多看重短期收視效益,相比較設計令人回味的戲劇橋段,更看重廣告收益和市場反應。

  他指出,近年內地電視劇發展愈來愈蓬勃,故相對而言,港劇發展好似放慢了腳步,「港劇一定要有港味,同時應強化文化歷史素養,適當地與大灣區和海內外合作,深入生活,落力研究,不再鬧歷朝皇后識煲湯,古裝劇演現代情節的笑話。另外,電視劇發展也須培養觀眾,鼓勵評劇論劇的良好風氣,但應警惕此過程中的吹捧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