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北山堂惠澤留長

時間:2018-11-28 03:16:20來源:大公報

  圖:利榮森(左一)、林業強(右二)1982年於中大文物館,其餘二人為考古學家鄭德坤(左二)及中大文物館營休館長屈志仁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物館共有四個展廳,平日展覽循例佔用一間展廳,在2009年,有一個展覽曾破格於文物館全部四個展廳同時展出。何者能有如此氣度?非利榮森創立之「北山堂」莫屬。\大公報記者 黃 璇、李磊澤

  1971年中大文物館成立伊始,利榮森即是文物館的創建者及長期贊助人。據統計,中大文物館一萬餘件藏品,單「北山堂」(Bei Shan Tang)歷年捐贈者便有五千八百餘項,即接近一半的藏品為利榮森所捐贈。

  利榮森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香港著名的利氏家族,是利希慎的第四子。幼年在家中接受傳統的私塾教育,為他奠定穩固的國學基礎。及長,入讀香港官立漢文中學,與是時香港名門子弟所興之出洋留學不同,利榮森在舊北平燕京大學肄業,這也培養了他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濃厚興趣。同校同學包括文物專家王世襄,作家、翻譯學者宋淇以及大鑒藏家「暫得樓」主人胡惠春等。

  深厚的國學修養令利榮森熱愛中國文化藝術,他的私人藏齋名為「北山堂」,齋名典出《列子.湯問》「北山愚公移山」故事。1957年利榮森加入倫敦東方陶瓷學會,1963年又與燕京學長胡惠春等在港創立文物收藏家協會「敏求精舍」,利氏曾任多年義務秘書和主席。1980年他擔任亞洲文化協會香港分會首任主席。1990年後期,他受邀出任水墨會名譽會長,倡議在香港建立水墨藝術館。

  庋藏彌足珍貴

  北山堂的文物珍藏範圍廣泛,涵蓋書畫、碑帖、玉石、陶瓷、雕塑、文玩、竹刻及銅器等。利榮森晚年時最鍾愛宋元明清名家書畫及古代銘刻碑帖,展品中也以這些品類最精,其中不乏國寶級精品。如中大文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宋拓漢西嶽華山廟碑冊」,此碑為隸書,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文字方整,運筆凝鍊,而結構緊密,波勢挺拔有力,方正中寓變化;並且強調了每字中的抑揚和加強了波磔,更顯出整體的莊嚴和雄偉,代表了東漢官方碑刻隸書中的官端正華美面貌。明嘉靖陝西大地震後,此石損毀失佚。現存原石拓本極罕,眾所周知的有「長垣」、「華陰」、「四明」、「順德」四本,四本之中,以文物館藏本,捶拓年代最早,缺泐最少。

  「西漢肖形綠松石印」亦為利榮森惠贈中大文物館的精品,其中龍紋的一面,中大文物館將之選作為該館館徽。該印形體細小,直徑只有1.4厘米,但公匠在堅硬的綠松石上雕刻細緻花文。此面龍紋獸昂首吐舌,頭長二角,長頸帶鬣,肩有長翼,尾分二歧,矯健靈動。北山堂藏青銅銘刻文物亦不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榮休館長,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林業強教授向我們重點介紹了「越王者旨銅矛」。該藏品為戰國早期直刺進攻性長兵器,此矛寬體狹刃,中脊起棱,圓銎。骹的正面有一半環形小繫,方便捆繩繫固。矛體中脊兩側鑄有裝飾性很重的鳥篆銘文:「戉(越)王者旨自乍(作)用矛」兩行八字。按學者的考據,「者旨」應為越王句踐之子鼫與。

  北山堂的銘刻文物中,有不少竹木簡,「松人」解除木牘,有絕對紀年可考,為東晉建興二十八年(公元340年)之物。木牘作窄長方條形,正面上方先凸刻立人形象,後加墨繪線條。立人身穿袍褂,拱手作揖,腹部書「松人」二字。正面其餘部位及背面、右側面為均墨書長篇解除文字,內容及有關問題,已由饒宗頤教授詳加考證。東漢魏晉時期,迷信鬼神,喪家常於墓中置解除文,或稱鎮墓文,目的是為死者解謫、為生人除殃。此木牘即屬此類書有解除文字的早期道教文物。

  北山堂唐宋明清以來古書畫精品甚多,其中的書法精品,已於2014年精選展出,並出版了三巨冊學術圖錄。北山堂曾由美國購得一件元代倪瓚的書法詩文件卷,現藏於中大文物館。林業強介紹:「倪瓚書法早年宗唐代歐陽詢和褚遂良,深入魏晉,古雅姿媚之中有晉人法度。此卷共有詩劄八通,後有元明以來多人題跋,內容豐富,對倪瓚生平與藝術,以及明清收藏史均有重要價值。」

  林業強表示,利氏所藏繪畫的研究和著錄正在進行中,《石濤花果圖冊》可謂這批藏品中的表表者。此冊全八頁,八幅小品分別描繪梅竹、蓮蓬、蓮藕、枇杷、西瓜、百合、菱角、雞頭、柑橘、扁豆、葡萄,均是江南常見物品,造型稚拙,極富生活氣息。「石濤藝術天賦甚高,傳世畫蹟不少,大部分為山水,而花果題材的作品則是晚年主要創作。」林教授稱,大規模的展出,可望於不久的將來舉行。

  視野放眼全球

  林業強與利榮森相交近四十年,曾獲利榮森提攜關懷,他回憶道:「我們大家都尊稱利榮森為『利公』。2007年他離世後,按遺願,家族成立北山堂基金,將家中所存藏品全部納進基金內,長期借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以為教學、研究、出版、陳列之用。北山堂基金又延續利公遺願,近年發展『利榮森紀念交流計劃』、『中國藝術博物館論壇』和『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致力於中外博物館交流及人才培訓,為大學、博物館、學校及非牟利機構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項目提供資助。」「利榮森紀念交流計劃」於2008年成立,以紀念利榮森推廣中國藝術的畢生貢獻。計劃資助博物館專才及藝術史研究學者。獲選的訪問學人有機會參與展覽籌辦及研究工作,故宮博物院、香港文化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五十五間海內外博物館參與該項計劃。

  利榮森的視野並非局限在香港一隅,更放眼中國,展望世界。除香港中文大學外,他是內地多所省市博物館、研究機構和大學的長期贊助人。早在1960年代,他捐贈一批重要的景教十字架予當時的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1990年代末他為香港藝術館購藏徐冰的大型裝置作品《天書》提供配對資助。他還對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和四川大學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基建項目提供可觀捐助。此外,亦曾捐助紐約的亞洲協會、大都會博物館;三藩市的亞洲藝術博物館,以及史丹福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等等;又贊助倫敦東方陶瓷學會原辦事處的大部分翻新經費,而倫敦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的前修繕工程,亦得其慷慨資助。「利公一直保留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而低調。他的捐贈均以堂號『北山堂』名義為之。」

  利榮森一生,力之所及,贊助文化學術機構,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發展,和維護千秋萬世的文化大業,視為己任,絲毫不計較名利和回報。其胸襟、學養、風範和個人品味,皆為同輩和後來者的典範。利榮森自己也身體力行,終其一生,以北山愚公為表率。他對文化、文博、學術研究的支持,鞠躬盡瘁。利榮森更是謙厚長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提攜後輩,關懷備至。林業強說:「本人有幸獲識利榮森,並蒙提攜指引工作將四十年,他的睿智、魅力、鼓勵、忠告,更重要的是他的謙和、溫厚、仁慈、無私和堅毅,使我永懷於心,無時或已。」

圖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

(本系列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