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純淨單色釉 極簡藏大美 竹月堂不浮不囂

時間:2018-10-24 03:16:14來源:大公報

  圖:竹月堂主人簡永楨,四十載專注單色釉瓷器收藏,集腋成裘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九月杪,一場名為「千載霓霞:鮑氏東方藝術館及竹月堂藏唐至清一道釉」的展覽在日內瓦揭幕。儘管瑞士與中國相距遙遠,但展覽未開幕已吸引海內外學術界和收藏界關注,蓋因展出的二百項陶瓷重器中,近三分二出自香港簡氏竹月堂。

  簡氏,何許人也?鑒藏家簡永楨是也。他以「竹月堂」堂號參與,甄選逾四百件單色釉藏瓷中的百多件,於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展出。有資深博物館從業員言,此配搭乃「竹門」對「竹門」之盛事無疑。/大公報記者 黃 璇

  單色釉瓷也稱「一道釉瓷」、「一色釉瓷」、「純色釉瓷」或「顏色釉瓷」。「釉」是附着於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質薄層,既能令陶瓷器型表面光潔,又能提高陶坯表面物理性能。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如白釉、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等。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而單色釉純淨之美感,也與道家核心理念「道法自然」不謀而合。

  香港收藏家簡永楨,便是中國古代單色釉瓷器的忠實追隨者。簡永楨的先祖是清末創辦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簡銘石,而於民初捐贈銅鑼灣加路連山土地的簡孔昭,亦是他的先輩。簡永楨畢業後投身工程和發展行業,現為執業土木城規工程師。在土地發展方面事業有成,工餘喜好鑽研及蒐羅古玩,並以姓氏「簡」字的篆書結構為依據,自建書齋「竹月堂」(Zhuyuetang Collection),亦有「竹門斜月入」之意。「要收藏讓你一見傾心的藝術品。」從小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他,在1990年前後的一次旅行中開啟了對古希臘錢幣收藏的興趣;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他將一百二十多枚古錢幣公諸同好,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不朽印記:竹月堂古希臘錢幣展」呈獻,這批藏品見證了古希臘運動競技、希臘與波斯爭霸、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績等歷史。

  甜白幽潤

  除了罕見的希臘古董,簡氏珍藏更為業界人士所熟知的,是中國單色藏瓷。他深愛陶瓷,尤其鍾愛單色釉瓷,時代自元至清,以清代作品為主。他對中國瓷器發展的看法有獨到之處,認為宮廷所藏單色釉瓷器,比起青花、五彩、鬥彩,單色釉更顯得高雅、幽潤,因此他特別注重單色釉瓷的收藏。「在審美上,我比較喜愛純淨優雅一路,或曰文人雅士不浮不囂的本質。」—天然去雕飾,極簡藏大美。簡氏認為,中國純色釉自元至清六百餘年,不浮、不囂、不靡、不媚,單純簡潔,既可獨立觀之,又可組合相映成趣,其樂無窮。

  以竹月堂藏「明永樂甜白釉暗花高足杯『把碗』」為例,此器高9.8公分,口徑14.7公分,內印雙龍爭珠,通體施白釉,嬌媚如人。「我都幾鍾意白色,尤其係『甜白』。」簡永楨向大公報記者介紹,歷史上但凡富麗堂皇崇尚文治的中原王朝,在製瓷方面都會留下驚艷後世的瓷中珍品。經過兩宋輝煌瓷史,到了明代產生了肥潤甜美的永樂甜白與之媲美,其溫潤肥厚似玉如脂,頗得明成祖朱棣之個人偏好。《明太宗實錄》卷六十載:「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見,明皇室對白瓷情有獨鍾,一代帝王的品味對於瓷器的影響極大,上有好之,下必甚焉。可推知永樂白瓷製瓷在工藝上的精益求精。由此,古玩界逐漸達成共識:中國官窰瓷器以明代御窰廠器物為貴,明代御窰瓷以「永白(甜白)、宣青(青花)、成彩(鬥彩)」為上。

  芟繁就簡

  手頭豐裕是建立收藏的必備條件,然「機緣」和「決心」同樣不可少。1980年大藏家仇焱之離世,仇氏幾千件藏品全部委託蘇富比拍賣,分別於1980年、1981年,在香港和倫敦舉辦了三場「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專拍。簡氏以此為契機,開始了自己單色釉的收藏。繼仇焱之舊藏之後,1980年代末「船王」趙從衍的舊藏釋出,一前一後兩批藏品,成為簡永楨早期重要的單色釉收藏。

  賞瓷藏瓷是雅事趣事,有學問有意義之事,然而在辨賞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而成,須經歷漫長的求知過程。簡永楨早歲庋藏單色釉瓷時,可資參考的材料不多,當時竹月堂的收藏主要建基於簡氏的個人品鑒與少數行家、古董商的參考意見。他堅持自學鑒藏知識,誠所謂「積晦明風雨之勤」,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方能領悟中國瓷器之內涵:「要建立一流收藏,就必須下一番苦工。首先要心懷熱忱,然後是鍥而不捨和深入鑽研。」值得高興的是,悉心蒐羅四十載,簡生的品味和識見仍然經得起考驗。

  興許是出於安全考量,多數亞洲藏家傾向將藏品塵封起來。竹月堂主則喜歡把珍藏陳列出來,並向觀者講解藏品的掌故和意義:「我個人認為,收藏最大的意義是分享,譬如將藏品展出公諸同好,最好再印本書,不只是簡單的圖錄,而是實實在在具有學術價值的文字。」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物館曾舉辦「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覽,展出簡氏珍藏景德鎮單色釉瓷近一百八十件。瓷器依釉色分為紅、白、藍、青、綠、黃、醬、黑、廠官釉及其他等九組,按時代順序展示,系統反映元明清景德鎮單色釉瓷器的發展脈絡,作為一個私人收藏,匯集如此多精品,實屬難得,該展覽的圖錄更是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時隔十三年,這批藏品正與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典藏並置於展櫃內,這也是竹月堂藏品首次在歐洲公開亮相。簡先生說,自上次辦展至今的十來年間新添不少藏品,今次展品較上回更繽紛燦爛,品種從豇豆紅釉、孔雀綠釉到胭脂紅釉以及仿汝釉、仿官釉、青釉等,其本人亦有親赴瑞士構思展廳之設計及布局。鮑氏東方藝術館的中國和日本藝術藏品達九千件,全部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建造的一座私人別墅裏,「鮑氏藝術館環境幽謐,參觀者的體驗更像是在一幢特定的樓房裏悠閒地欣賞藝術品。」但鮑氏藏單色釉瓷器百餘件,數量未及簡氏,因此兩家決定互補互足,聯手呈獻這個展覽。

  渡洋開展

  「如果不是林教授牽線,這些藏品很難一起展出。」簡氏表示,他與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文物館榮休館長林業強教授興趣相投、交情頗深,而鮑氏現任館長Laure Schwartz-Arenale、前館長Monique Crick都一直與林教授有往來。

  三年多前林教授從中牽線,令簡的願景得以實現,今次隨展出版的著書,林教授也有參與,「鮑氏前館長、現任館長、還有林教授,他們一人寫一萬字,整本書三萬字,厚度有咁厚。」簡永楨邊說邊用手比畫。

  物華皆寶愛,慷慨有賢豪。文物雖是玩家心愛之物,可整體上,小說是國家的、民族的;大論是世界的、人類的文化遺產。而珍貴文物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今都價值連城,收藏它們要有雄厚資金,可真將它們展示出來與社會共賞,需要有廣闊胸襟。這場別開生面的展覽以對照比較的形式開展,相信陶瓷同好會對鮑氏及竹月堂藏瓷匯聚一堂深感興趣。

  編者注:「千載霓霞:鮑氏東方藝術館及竹月堂藏唐至清一道釉」展期至2019年2月3日,詳情可瀏覽網址www.fondation-baur.ch

本文部分圖片由竹月堂提供,攝影:Barry Lui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