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中國文化的「十萬個為什麼」\谷中風

時間:2021-10-25 04:26:29來源:大公报

  圖:趙運濤著《符號裏的中國》,中華書局,二○二一年。

  ──讀《符號裏的中國》

  文化無所不在,又如世界的密碼。有些是明碼,一望而知;有些是暗碼,需經過轉換方能洞悉其意。因此,手握「密碼本」,方能對文化有準確的理解。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密碼系統也格外豐富、複雜。

  《符號裏的中國》所給讀者的,正是中華文化的「密碼本」。作者沿着古人博物觀念的傳統,借用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解碼傳統文化符號進行,在對符號的源流考辨和意義探究中,展現了文化中國的獨特氣質。

  從生活中的現象說起,抽絲剝繭地進入文化的深處,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全書分為「祥.瑞」「守.護」「神.聖」和「人.文」四輯,絕大多數內容都聯繫到當下的日常生活。比如,二○二○年春天,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建起了兩所醫院,分別命名為「雷神山」「火神山」。這兩個名字有什麼講究?書中揭開了謎底。

  找到生活裏的文化密碼

  在傳統文化中,雷神、火神都具備克制瘟疫的功能。宋元時期的道教文獻中描述雷公,「貼面掃妖氛,狼牙啖疫瘟」,而「火神的符號是火,火克金。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人的肺部屬於金。」因此,兩座醫院的命名寄託了人們戰勝疫情的願望和決心。無獨有偶,中國探索火星的火星車被命名為「祝融號」,而「祝融」正是中國本土信仰中最早也最有名的火神。《左傳》中就有「火正曰祝融」的記載。派「火神」前往火星,可謂相得益彰。

  再如,人們走進商號、飯店,常會看到店主用水池或魚缸養金魚。這又是什麼寓意?答案是「金玉滿堂」。「金魚」者,「金玉」也,用當下的網絡語言來說,這是一個絕妙的「諧音梗」。作者將其稱為傳統的吉祥文化,並指出,吉祥文化起源古老,從漢代開始進入到從文字轉化為圖像的時期。「傳統動植物組合形成的吉祥圖式,往往借助比擬、借喻、雙關、象徵、諧音等表達方式,形成特定的吉祥語」,製造「畫」中藏「話」的效果。明了此節,就可以用這套「語法規則」在生活中讀懂很多類似的例子:猴子騎在馬上,寓意「馬上封侯」;白頭翁和牡丹花組合成「白頭富貴」,換成公雞和牡丹搭檔就成了「功名富貴」;喜鵲落在梅花上是「喜上眉梢」,落在梧桐上是「同喜」,和豹子在一起又成了「報喜」。

  此外,書中還對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進行了歷史溯源和文化解讀,回答了掃墓祭祖的習俗如何轉移到清明節、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如何重疊融合,以及月宮裏的蟾蜍、玉兔、嫦娥、吳剛是咋湊到一起的等問題。這些故事流傳日久,似乎「古書上就這麼寫的」,「沒什麼道理可講」,讀了《符號裏的中國》才發現,中國文化隱藏着「十萬個為什麼」。做個有心人,細細探究,不但樂趣無窮,而且能增強「目力」,把自己的文化看得更清楚、更透徹。

  有趣的無「錯」不成文

  從作者「自序」中可知,《符號裏的中國》大概脫胎於他在大學開設的「傳統文化中的博物學」課程。全書文辭通俗且不乏詼諧,但徵引極為廣博,從古代典籍到地方史志、文學作品,從文章到圖像、器皿,無所不包。比如,為了說明葫蘆的文化內涵,作者從《論語.陽貨》裏孔子「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的感嘆,寫到《莊子.逍遙遊》對「大瓠」的描述;從介紹聞一多考證伏羲女蝸是葫蘆的化身,寫到西晉《博物志》、東晉《拾遺記》裏對葫蘆神奇之處的記述;又從《後漢書》中懸壺濟世的費長房,寫到《西遊記》裏太上老君裝金丹的葫蘆、《封神演義》裏陸壓道人的紅葫蘆,以及動畫片《葫蘆兄弟》,勾勒出葫蘆在中國文化裏的旅行史,又像是把一部中國文化史裝進了葫蘆裏。讀來叫人欲罷不能。當然,書中精美而豐富的插圖,更為內容增色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在博物觀念的指引下,文化符號被置於一個歷史的、開放的語境中進行考察,從而發現其在流變過程中,因為「錯訛」與「錯位」而發生的有趣演化。比如,老子從先秦道家創始人變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本屬各自的神話體系,卻被錯點鴛鴦譜而成了一對夫妻;齊天大聖孫悟空既有印度的哈奴曼影子,又和淮水的怪獸無支祁脫不了干係,或許是「進口猴」與「本土猴」的組合;觀音菩薩來到中國後,不但由男相變為女相,出身也成了高貴的妙善公主……凡此種種,《符號裏的中國》不但告訴你,這些都是「搞錯啦」,而且還揭示出,在文化演變的意義上,所有的「錯」都有其深厚的歷史和心理基礎。在一定意義上,正因其「錯」,故而長久。這不由得令人感嘆:真是無「錯」不成文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