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竹門日語/「生性」的孩子」\簡嘉明

時間:2025-10-02 05:02:09來源:大公报

  廣東人愛以「生性」形容孩子懂事和乖巧,等於稱讚後輩擁有良好秉性,讓長輩感放心和欣慰。在不少家長心目中,「生性」比天資聰穎、成績優異、樣子討人歡喜更可貴,因為那代表着後輩懂得以成熟的角度關懷體貼長輩,思想正面和積極。「生性」與否,因人而異。家境好、學歷高不代表必然或有較大機會懂事;相反,來自基層的孩子也可因成長背景而思想早熟,年紀輕輕就懂得體察父母的重擔,甚至可以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時下許多父母只盼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不敢有過高期望,怕給下一代造成壓力,因此已較少人強調要子女「生性」。然而,有的孩子備受寵溺,在成長過程中亦容易變得驕縱、自我中心和過分重視個人感受,反而忽略理解和關顧家人的重要。

  最近遇到一個非常「生性」的孩子,不單讓筆者十分欣賞,也覺得他的家長很有福氣。話說這位就讀初中的小男生隨父親前來飯局,面對十數名長輩,沒有表現不耐煩,也不怕沉悶,只安靜地看平板電腦。入席時,其父叫兒子收起電腦,兒子隨即聽令,沒有任何不滿。吃飯時,小男生邊吃飯邊有禮地回應長輩的提問,還細心留意其父的情況,還會適時勸父親節制小酌;當父親放肆添酒時,他就偷偷把杯中的酒倒去,換成熱茶。飯局中,父親向朋友抱怨生活不如意,只好放縱解憂時,那小男生隨即說:「不要自暴自棄」,意欲在場的長輩勸勉父親。年紀輕輕,來自基層家庭的少年人,懂得照顧父親、適時提點、細心照顧,那「生性」程度一時間讓我分不清究竟誰是家長,只盼望那父親可以不「辜負」自己兒子的「苦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