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材新鮮豐富,餐廳專做專賣,已經可以維持特色。學茶識鑒,不忘飲食,再跟當地前輩到酒店餐廳,品嘗乳鴿菜式。鴿腎焗飯上桌,鴿腎切碎,夾葱調醬鋪飯面,米飯分明焦白。另有紅燒乳鴿,即晚劏製,點單現炸,脆嫩油汁俱備,現吃不夠,再多外帶幾隻。
藥膳鴿王,大鍋上桌,湯加多種藥材,如紅棗、枸杞子、圓肉,補而不燥,乳鴿久煮入湯味,肉仍嫩滑。鴿肉煮湯,具食療功效,明代《普濟方》記一法「治消渴飲水不止」,用鴿一隻,做法簡單,言:「切作臠,以水蘇煎,令病人嚥津。白鴿即鵓鴿也。」鴿切成肉塊,用水慢煮,吃了多添津液。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有「骨插羹」一道,煮羊肋為主,製法同樣可用來煮「雞鵝鴨鴿」等禽類。做法是肉先切塊,清水煮。肉稍熟後,加入洗淨粳米碎、葱,將肉煮軟,下藥材再煮。湯煮好,用酒、鹽、乾薑、醋調味。煮時加入乳餅、筍、菇,味道更好。
鴿蛋同樣是製湯、煮菜的食材。清代《成都通覽》提到「鴿蛋鮑魚湯」,另有「福壽燕窩」,材料用上鴿蛋、大蝦仁,湯底是清燉湯,可惜未談做法。現代仍用鴿蛋滾湯、燉湯,添節瓜、芥菜,加松茸、海參。鴿蛋可用於煮糖水,下雪耳、蓮子,配桑寄生,都可。
鴿肉製菜,清代《重修滬遊雜記》有記載,談當時餐廳有售「炒鴿鬆」,菜式現存,用料、調味、炒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