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血親」?翁子光導演用香港亞洲電影節閉幕電影《爸爸》,告訴我:「血親就是即使是血的傷痕,依然可以用親情來修復。」
電影發端於真人真事:十多年前,香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在寓所內斬殺其母親和妹妹,此後他報警自首。因犯案時處於精神分裂的狀態,所以這名少年被判無限期醫院令。
因執導《踏血尋梅》而蜚聲海外的翁子光導演並未聚焦於「奇案」,而是將案件作為一幅既近又遠的背景,他關注的是背景前「被剩下的人」──劉青雲飾演的「爸爸」。如果你幸福快樂的一家四口,在突然之間以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分崩離析,你將如何面對?「時間很殘酷,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加速流逝;時間也很仁慈,分分秒秒毫不停歇,讓你免於深陷痛苦之中。」劉青雲在映後分享中這樣說。毫不誇張地說,劉青雲在《爸爸》中以含蓄卻不乏爆發力的方式,貢獻了「影帝」級的表演,為「爸爸」這個角色、為《爸爸》這部電影注入了靈魂。
《爸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誠意」,在商業電影的世界,導演或許可以通過更吸睛更聳動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故事,但他選擇了內斂,在故事的起承轉合之間,在角色的舉手投足之中,電影描繪了一片海,邀請觀眾親自去發掘、去感受看似平靜的海面之下的暗流湧動與波濤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