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春去秋來的電影院\輕 羽

時間:2024-05-07 04:03:16來源:大公报

  我算不上是「電影痴」,但自小已懂得進電影院。童年時住在旺角的舊式唐樓,每天從家居走路至學校,途中必然會經過油麻地戲院。某天見到戲院放映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我便乞求母親買票給我看。那年頭家境清貧,但母親仍然疼我,於是買了一張戲票讓我獨自看戲,完場時她在戲院門口接我回家。記憶所及,那時我應就讀小學四年級,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事情。油麻地戲院經歷多番變遷,但基於其歷史背景和意義,至今仍能保存並活化成為戲曲劇院,可說是香港罕有的例子。

  後來從旺角搬至觀塘區,我亦能在觀塘區數間電影院培育興趣。裕民坊的寶聲戲院和銀都戲院是當年常到之地,後者在那年頭放映一些較為冷門的內地電影,成為我認識內地電影的入門場所。另一端的觀塘戲院,後來易名富都戲院,每逢周末及假日便放映一些特別早場,亦成為區內中學生成長的難忘地方。我有一位朋友住在秀茂坪,其住所旁邊就是金茂坪戲院,我們偶爾會一起在該戲院看戲。

  以上這些戲院都曾在我的人生路途留下美好回憶。隨着社會發展,春去秋來,不少戲院都已在城市消失,取而代之是更多現代化新式影院。

  早前戲院優惠日之後,有兩間電影院相繼宣布結業。其實該兩間影院分屬不同院線,結業時間只是巧合,並不存在連鎖關係。其中一間具有五十多年歷史的總統戲院,我亦曾經光顧。雖說可惜,但電影或影院的經營都屬商業市場,如何營運自有其規律和法則。電影院的存活,先建基於硬件本身的條件,但更重要是電影的質素,只要有精彩和具觀賞價值的好戲,便能吸引觀眾購票入場。猶如互聯網發達,線上讀物琳琅滿目,但仍不會取代實體書的市場位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