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文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是「家」:從巴金的《家》到曹禺的《雷雨》;從王文興的《家變》到陳玉慧的《海神家族》……眾多作品以「家」為載體展開敘事,寫的雖然是「家」,「故事」重點其實是歷史、社會、精神和心靈。
劉登翰是內地研究世界華文文學的重量級學者,他主編的《台灣文學史》《香港文學史》《澳門文學概觀》《雙重經驗的跨域書寫──20世紀美華文學史論》等史著,已成為相關領域的標誌性成果。學術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使得人們以為他就是個學者,其實劉登翰除了是學者,還是詩人,書法家,散文也寫得好。二○二三年出版的《一個華僑家族的側影》就是他的散文佳作。在這部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長篇散文中,劉登翰回顧了他的家族歷史和個人成長經歷。
劉登翰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咸豐年間從太祖父那一輩開始,劉家先人就走出山村離開故土,「遠適氓地」「過番」南洋,如今劉家已在菲律賓開枝散葉,宗親眾多。雖然劉登翰和他的異國親人(同父異母兄弟)在二○一五年才聯繫上,但他父親的華僑身份卻影響了劉登翰一生:從小父親遠在海外,母親含辛茹苦撫育他們兄弟四人;在講究出身的年代,人生軌跡無論幸或不幸都受到「華僑父親」的影響;父親在菲律賓留下的血脈,使劉登翰與海外的聯繫從「父」向「弟」延伸……在這個過程中,艱辛的心路歷程,恐怕書中所寫還只是冰山一角。謝冕在為這本書所作的序中,以「家史、宗族史,更是心靈史」為題,認為「出身華僑家族的登翰,他的心靈所受的創傷是不可言說的」,這本書既是「登翰借此以傾吐內心的積鬱和傷懷」,同時也是「一部真誠的愛國青年(直至如今的暮年)戰勝磨難的心靈史」──誠哉斯言!
劉登翰以家族側影顯時代風雲,以個人成長現心靈軌跡。想來「家」的故事,與海外的血脈聯繫,也是促成他從事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重要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