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文日常/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米哈

時間:2023-09-11 04:03:09來源:大公报

  生死是人生大事,死亡更是令人多愁善感的大課。為了解憂,不少宗教提出後世,令死後有生;不少哲學家則嘗試將死亡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就如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所言:「我們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人向死而生,但不代表死亡就此成為了一件小事,而早於晉代,「書聖」王羲之便在《蘭亭集序》記下了這樣的想法。

  今時今日,《蘭亭集序》是人所共知的名帖,學習書法的人無不曾臨摹之(又說,帖中重複的字均有不同寫法,包括各具風韻的二十個「之」字),就連意大利太空人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二○二二年於國際太空站飛越北京時,也在社交媒體發帖,帖文引用《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寫樂,同時感慨人生的愁。王羲之寫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在此,重點在最後一句。

  王羲之認為,將死與生看成一樣,根本是虛誕的說法,將長壽與短命看成相同,更是胡言亂語。這代表王羲之看不穿死生,拋不開對死亡的執念嗎?

  在快樂之中,王羲之想到了死亡,但在思考死亡之時,他不是受困於死亡之愁,而是覺悟人生在世更要把握當下的快樂、記下當下的生命。

  當日,一班文人墨客在曲水旁邊飲酒賦詩,其樂無窮,才令王羲之想到人生匆匆而過,「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但又正因為生死事大又無常,王羲之才會想要抄下參加了那場聚會的人所賦的詩,也就有了《蘭亭集序》。

  據說,王羲之酒醒之後,打算把原文重寫,但怎樣寫,也寫不到比當時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當下,一瞬即逝,珍惜當下的時機,亦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