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的『雲騰致雨、露結為霜』是我們致雨慈善基金會名稱的出處,水汽升騰化為雨滴,也寓意着滋潤萬物,涵養青山綠水的美好願景。」馬駿博士向我介紹道。我和馬博士相識二十餘載,一晃十多年未見。這天因公益項目再聚首,聊起他致力推動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的公益事業。
早些年馬博士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近十年前,他在央行任職時,牽頭起草了中國的第一份綠色金融指導意見、中國的第一份綠色債券標準,推動發起了一系列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平台,包括多年來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的共同主席。近年來他發起的面向全球的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已經為發展中國家的五千多人提供了綠色金融培訓。
近幾年來,他在香港的時間更多了,也為香港提供了許多好的建議。早在二○一七年,馬博士就向時任特區政府高官獻言建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該把綠色金融作為香港未來金融發展的特色。他還在香港發起了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和綠色發展研究院,支持香港的綠色金融與綠色科技的生態建設。
如今,中國綠色金融規模和總量已排名全球第一,綠色信貸的規模達到四十萬億人民幣。然而,馬博士看到,多數金融機構和企業仍是以追求短期利潤為主要目標,在推動綠色投資和綠色發展的意願上,仍高度依賴監管部門和政府給予的激勵機制,這些企業和金融機構認為政府給了補貼、擔保等激勵措施後,項目有盈利才有動力做。這種心態下,如果政府資源有限,就難以讓全社會參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企業家、金融機構管理者不能發自內心地認同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無法把保護自然當作每個人自覺肩負的使命,那麼任何可持續發展舉措都無法長久和大規模實施。
在這樣的擔憂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馬博士想到了孩子們,他認為從孩童們開始,從小正確引導他們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或許可將天人合一的理念植入到下一代的價值觀當中去。當孩子們觀察大自然、接觸大自然,並且把大自然當作自己的家庭那般去重視和呵護,久而久之,他們會自發主動地保護環境。在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工作後,乃至成為企業家、金融家的時候,他們也會成為綠色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推動者、倡導者,乃至政策制定者等。
由馬駿博士擔任主席的致雨慈善基金會和翟普博士發起的曉日春暉公益共同發起的「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及繪畫比賽就是在這樣的美好願景下應運而生。二○二二年至今,舉辦了三屆,孩子們從「幫大自然夥伴寫一封信」「我為『垃圾』代言」「你生活在一個環境友好的社區嗎?」這樣的題目中,思考自己和環境的關係,透過作文及繪畫抒發自己的想法。
今年,我很榮幸地作為評委之一參與到該項比賽中,從五十多所小學提交的近千份作品中,看到了小小年紀的他們,已經在思考如何減廢,如何舊物回收再利用,繪畫中被垃圾纏身而痛苦流淚的海洋動物,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地球生物的憐憫之心令人感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結束聚會前,馬駿博士興致勃勃地與我分享了一個正在創作中的綠色環保系列兒童動畫片的樣品,片中的小雨是個環保小衛士,他和助手,一隻叫做小喵的AI精靈貓一起,為環境保護做各式各樣的嘗試和努力。在樣片中,他們拯救了一隻因吞食塑膠等污染垃圾而導致生病的鯨魚。馬博士期待動畫片項目能夠逐步形成系列,推廣及應用到學校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中,以更生動的方式在青少年當中傳播環保理念。
有生之年我們這一代不會看到地球滿目瘡痍,但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在意,那麼我們的後代,終有一日成為我們揮霍地球資源的犧牲品。我期待在馬博士和各界的努力下,大家和這些環保小衛士們一起成長,構建更美好的大自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