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的香江三月,繁花盛放,驅散了數年疫情的陰霾。沒有口罩令的日子,市民無拘無束地外出赴會,最高興是長者回復活躍,紛紛相約飯敘或戶外活動。從電視新聞看到感人窩心的一幕,是一年一度的花卉展覽閉幕,大會將三千盆狀態良好及可再種植的花派給市民,拿到的市民喜上眉梢,而且大部分是長者。縱然要排隊輪候,但他們皆表示活動既環保又鼓勵市民惜花,不論拿到的是桃紅、粉紅還是紫藍色的,也笑不攏嘴,知足而樂的心情讓看到的人也覺溫暖。
我不迷戀看花,收花固然開心,但對栽種及欣賞植物卻不算有太大興趣,所以不會湊熱鬧去逛人山人海的花展及年宵,然而對花還是有點個人的偏好和看法。我最喜歡的花是絲絨玫瑰,深紅色的花瓣像材質細滑的絨布,神秘典雅,一看就讓人聯想到愛情,因此是情人節受歡迎的花種。有說黑色的絲絨玫瑰更迷人誘惑,而且花語是溫柔真心,高貴得教人沉醉。可惜我從沒見過黑絲絨玫瑰的真身,只好想像如有機會一看,就能感受到如走進中世紀古堡庭園的浪漫。
中學母校附近的私家路上有一列低密度的洋房,總有兩三戶的窗外種了數株紫紅色的簕杜鵑。盛開的時候,怒放的鮮花遮蓋了半個陽台,讓人更好奇室內的景致。總覺得那美得不現實的氛圍像愛情小說的場景,應有生於浮華的女主角站在陽台上靜觀歲月流逝,於花開花謝間,姹紫嫣紅讓暗自憔悴的斯人更顯寂寥神傷。故此,我從沒希冀家中有花卉盆栽,有耐性閱讀的我不單沒興趣栽種,亦怕見落花凋零,要年復一年面對盛放後的落寞,更害怕引來蝴蝶昆蟲,教人心煩意亂。情況就如我的流行曲詞作《蝶戀花》,當中「花開一剎/不堪消瘦/蝶撲進/是永久」數句,以花喻盟誓,借鑒古人詞作,表達了我對世事人情和人生無常的看法:哪怕時間短暫,只要曾經盛放與愛惜,也就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