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要擔當一個重要講座的主持。我在後台甚為緊張,一位前輩見狀,說道:「不用緊張,你只要想像台下的觀眾是豬便好了,豬不會聽你在說什麼。」這是前輩的好意,也確實緩解了一點我的緊張。但,在那一次講座,我的主持表現爛透了。
原來,當你以為台下的觀眾是豬,這也代表你沒有要好好與人溝通了。你想好好與人溝通,那就要學會表達的技巧。在此,《精準提案》(Pitch Perfect)提供了一些可貴的建議。
所謂「精準提案」,即在正確的時間,跟正確的人,以正確的語氣,說出正確的訊息。作者引用研究指出,提案成功率相當低,大約三分之二的提案會遭到拒絕,原因並非關乎提案的內容,而是表達的方法。
舉例,當我們跟一間公司介紹新發明的產品時,我們大概會興致勃勃大談發明的由來與趣事。然而,對方實際想知道的,不會是產品的發明故事,而是這產品可以如何有益於其公司。當對方給予你足夠的時間,還是沒有聽到產品對自己的益處時,他便會失去耐性。這「足夠的時間」是多久呢?三十秒!
作者提醒,每一個對話的開頭,都至關重要。首先,一般人在三十秒後,便開始失去專注力。若然在這關鍵的三十秒內,你沒有抓住對方的注意力,之後的內容便難以力挽狂瀾博得對方的認同。
於是,有人教我們要在開頭時,概括將要說到的內容和要點,好讓對方有一個概念或框架。但作者認為,這是過時而不理想的做法,一來這樣的報告相當沉悶,二來對方會在聽了概括後進入失魂狀態。
更理想的開頭,是從你第一個論點着手,或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切入。前者可以給人一種爽快而不浪費時間的感覺,後者就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對方的意識。
假設你的開頭成功抓到了對方的注意力,你將會有多少時間提案並說服他?作者說:最多十八分鐘。在這十八分鐘,我們可以說什麼,又應該怎樣說?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