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日本戰國歷史,和中國的三國時期一樣,日本戰國的歷史也因為名將輩出、精彩紛呈成為了眾多影視、遊戲作品靈感的源泉。其中羽柴秀吉、織田信長、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而最近我剛好讀到一段關於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趣事,與各位分享。
日本有個成語叫「贈鹽予敵」,意指幫助陷入困境的對手,其典故正來自於上面提到的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上杉家和武田家當時都割據一方,在一個叫「川中島」的地方,兩家先後爆發五次大戰,均未分出明顯勝負,可說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其間位於內陸的武田家由於背棄了與其他大名的盟約,遭到周邊臨海大名的聯手「制裁」,對其實行「禁鹽運令」,即禁止販賣、運輸食鹽到武田家的領地。
這在當時絕對是將武田家百姓逼上絕境的狠招。但當武田的宿敵上杉謙信知道此事之後,卻認為武田家雖然與自己為敵,但其領地內的百姓是無辜的,所以送給武田家三千包鹽,「贈鹽予敵」的故事由此傳為美談。
也有現代史學家考證提出,上杉謙信可能當時並未「贈鹽」,而只是允許領地內的商人向武田家出售食鹽,且命令禁止暴利抬價。
與「贈」相比,「售」雖然多了一絲現實的味道,而正是因為這一絲現實的味道,讓整個故事更具真實性。無論是「贈」還是「售」,小小的鹽粒上都閃爍着「以民為本」的仁德光輝。「贈鹽予敵」的日本戰國時代,與今天相距四百五十年悠悠時光,但放眼當今世界,似乎依然有現實意義。被封鎖的是敵人都可以贈鹽售鹽,若被封鎖的非但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