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快樂的「廢話文學」\胡一峰

時間:2021-09-15 04:28:38來源:大公报

  繼「凡爾賽文學」之後,近日網上又流行起了「廢話文學」。「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是廢話文學之典範。「凡爾賽文學」是故作平淡,「廢話文學」則一本正經地製造信息真空,說了和沒說一樣。網友常舉的例子如「三人行,必有三人」,「回想起昨天,彷彿在昨天」。這類句子,在相聲裏時常用來製造笑點,比如調侃對方「長壽」:「你一定能活到死」。

  這當然是如假包換的廢話。廢話沒有信息量,但不見得沒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我們說的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廢話時,就感到快樂。如果廢話不足百分之五十,快樂感也會不足。如此說來,廢話使人快樂。朱自清先生寫過一篇《論廢話》,對廢話做過正兒八經的研究。他說,舊小說中多用「費話」,到了現代,「廢話」用得更多。他還把無意義的「接字歌」、繞口令等,也稱為廢話。這類廢話使人愉快。

  據我觀察,有的廢話不承載信息,但用於表達感情,大都在熟人間使用,體現出比較親密的人際關係,用朱先生的話來說「慰情」。這類廢話在生活中很多。中國人的習慣,見面打招呼問「吃了嗎?」下班時在電梯遇到同事,問一句:「您下班啦」,都屬此類,不需對方回答,也沒打算對方回答。說這麼一句,似乎只是為了暗示,咱倆的關係比見面點頭微笑更近一層呢。

  話說回來,如對方不太熟,這麼問就顯得唐突,甚至可能生出誤會,以為你要請他吃飯,或質疑其為何竟在此時下班。但陌生人間也存在大量廢話。聊天雙方互不交心,懷有戒備,只好說些正確而無意義的內容,或者乾脆「今天天氣哈哈哈」。因而,廢話是一把尺子,度量着對話人之間的心理和情感距離。

  按照「廢話文學」的邏輯製造出來的廢話,和以上都不同。作為一種語言遊戲,它也表意達情,不過不是通過內容,而是通過形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