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音樂綠洲\輕 羽

時間:2021-09-14 04:27:26來源:大公报

  閱報得悉上海浦東陸家嘴自去年起興起一股「音樂綠洲」熱潮。內地疫情穩定之下,商業機構於浦東推行一項名為「城市綠洲.音樂計劃」,形式就是讓普羅市民報名,晚上於特定廣場向其他民眾獻唱歌曲。套用現代的術語,參與的表演者就是「素人」,全都並非職業歌者,他們是白天有本身工作的音樂愛好者,即是從前稱為的「票友」。這種玩票形式在戲曲界其實早而有之,京崑戲曲不少「名票」跟隨名伶學藝,然後一起參與演出。香港粵劇界亦不乏「名票」,有時甚至出錢出力,不少公益籌款節目都能見其身影。

  「音樂綠洲」的形式又有不同,參加者大多具有本身的專職工作,並非要投身娛樂圈,也不要揚名立萬。他們在大會搭建的簡單舞台,自行播放配樂便可以獻唱,目的就是與民眾分享音樂,藉此衝破疫情陰霾,讓大家都可以吁一口氣。

  舉行活動的地點是浦東新區,前幾年我曾到訪該區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觀賞劇場表演。該區位於黃浦江畔,近年翻新及興建不少文藝設施,周邊更有緩跑徑和單車徑,讓不同遊人可以跑步、踏單車,甚至是或坐或卧地在草坪休憩。可以想像在澄空的夜晚,微風輕拂,廣場舞台上歌者唱出輕柔的歌曲,民眾在不遠處細意傾聽,那是多麼悠閒寫意。

  香港亦曾經有類似的表演節目。上世紀在港島上環便有「大笪地」,又稱為「平民夜總會」,每逢晚上便聚集各式各樣街頭表演,當中尤以歌唱為甚,吸引基層坊眾前來消閒。然而,當中大多表演者都是同樣來自基層的人士,他們藉着不需太多經營成本的表演尋找生計,雖然演藝水平不俗,但往往需要笑臉迎人。藝術活動本來就是娛人娛己,既讓自己發揮才華,同時可以讓觀眾感受共鳴。「音樂綠洲」有別一些功利為主的活動,值得香港借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