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今昔童工\梁 戴

時間:2021-06-15 04:24:38來源:大公報

  看到一則心酸新聞,在六月十二日世界無童工日前夕,國際勞工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報告,發現全球童工人數不減反增,過去四年增加八百四十萬人,直至二○二○年初,全球童工人數高達一點六億人。更值得憂慮的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預料童工問題將變本加厲。

  在筆者成長的七八十年代,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很多兒童從小都要幫補家計。父母會拿些工業加工產品回家,如織假髮、剪線頭、裝嵌、串膠花……一食完飯就全家老幼總動員。至於假日,子女則要到山寨廠幫手,賺取工資交學費、生活費。後來工廠北移,服務業興起。筆者放學後會到酒樓、快餐店幫手兩三個小時賺取外快,部分上繳父母,部分則留作零用錢。

  筆者算是幸運的,身邊有些家境更差,或者父母不注重教育的同齡人,早在十二三歲,已幾乎要全職工作了。當然那是灰色地帶,但由於執法不嚴,沒有人會理會是否犯法。

  隨着時代進步,在香港,因為家境問題而要荒廢學業出來做童工者,相信大概已經絕跡。在法例規管上,也愈來愈嚴格。根據香港《僱傭條例》中《僱用青年(工業)規例》,年滿十五歲而未滿十八歲的青年已經可以工作。但為了保護他們,政府設下很多限制,首先,青年不能從事公司文書或管理工作,亦不能負責清洗機器或生產器具,此外也不可以從事任何危險工作。至於十六歲以下青年,若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其間不能搬動超過十八公斤物品。

  其實,時下青少年,如果不想升學,也有很多出路,有政府、私營機構提供的眾多職業訓練,當然還可創業。

  當香港已沒有童工時,想不到在低收入國家或地區,還有這麼多兒童正失去黃金機會。童工為了賺錢,接受不了教育,也很容易遭到僱主的剝削,造成生理及精神上的損害。知識改變命運,但他們的悲慘命運卻注定了,而更令人憂慮的是衍生跨代貧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