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月五日是享譽世界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逝世二百周年紀念日。本期我也應景地為朋友們推薦一張以他肖像為封面的唱片──由菲利浦公司發行的「Festivo」(假日系列),現已九十二歲高齡的荷蘭國寶級指揮大師伯納德.海汀克於一九六四年執棒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攜手智利鋼琴巨匠克勞迪奧.阿勞演繹的「樂聖」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鋼琴「皇帝」協奏曲》。本張唱片的封面便採用了十九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泰斗雅克.路易.大衛所繪製的傳世名作《拿破侖一世加冕典禮》。
作為法國巴黎羅浮宮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展區中最引人注目的恢宏巨製之一,《拿破侖一世加冕典禮》記錄了這位法國皇帝於一八○四年十二月二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辦的加冕大典。身為前者御用畫家且作為嘉賓出席典禮的雅克.路易.大衛巧妙地將拿破侖自戴王冠的荒誕情境加以修飾,將畫面改為教皇庇護七世帶着一眾神職人員,與無數貴族政要見證這位法國新皇高舉皇冠為跪在台階下的妻子約瑟芬加冕的場景。為了凸顯典禮的華麗盛大,畫家不僅在此作中罕見地將亮麗豐富的色彩注入新古典主義畫風中,更為法國學院派最為崇尚的歷史主題創作注入了紀實功能。
拿破侖的軍隊於一八○九年五月包圍了維也納,正在「音樂之都」生活的貝多芬則頂着炮火躲在哥哥家的地窖中創作《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且用一個枕頭摀着他那已經敏感脆弱的雙耳。儘管這部宏偉壯麗的樂曲以作曲家認為最適合呈現英雄思想的降E大調所譜寫,但將副標題冠以「皇帝」的則並非他本人,作品更和拿破侖沒有半點關係──當時身處「戰區」的「樂聖」對前者無比憎惡,甚至憤怒地抹去了其《第三交響曲》扉頁上寫給這位他曾經崇拜的法國領導人的頌詞。然而,鑒於二人活躍於同時代的事實,包括本版在內的許多《第五鋼琴協奏曲》唱片封面依舊採用了拿破侖肖像,意圖契合「皇帝」之意。
(「碟中畫」:《降E大調第五鋼琴「皇帝」協奏曲》/《拿破侖一世加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