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出神入化的「威也」\輕 羽

時間:2020-11-24 04:24:19來源:大公報

  八十年代中期,我曾經有好幾年參與電影和電視的拍攝工作。其後我覺得自己更愛舞台藝術,於是便改為投身文化事業。為此,我也算是親身見證過港產電影的黃金盛世。我記得當年很多電影在同一時間開拍,對演員和幕後人員都有極大需求。其時,成龍在香港鑽石山的片場拍攝大製作《奇跡》,劇組人員都是「有開工、冇收工」,即是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工作,有些人員笑說該電影若能如期上演便真是「奇跡」。當然,《奇》最終公演,並且獲得票房勝利。

  在我看來,香港影視製作的成功並不倚賴奇跡,而是從業人員滿載衝勁、毅力,以及不斷求進的精神。事實上,當時港人拍攝電影或電視,很多技法都是十分粗糙,但卻能達到尚佳的視聽效果。舉例而言,要在荒野上豎立一塊墓碑來作為場景,若是歐美的拍攝公司便可能要動用工程隊來挖掘建構,甚至要為該墓碑訂定安全標準;香港的劇組卻只會由一位幕後人員,在墓碑背後蹲着作支撐,務求完成鏡頭所需要的畫面便可。

  另外,風行全球的香港武打電影,當中運用的「吊威也」技術可說出神入化。所謂「威也」即是較為幼小的鋼絲,幾條「威也」纏成一條較粗的鋼纜,既具盛載重量的能力,同時輕柔而具彎曲性。將「威也」放置在不同的滑輪上,連繫在演員的服飾暗處,然後由四位幕後人員組成的小隊,徒手拉扯「威也」,演員便可成為武功高強的「俠士」,在空中翻騰跳躍,來去無蹤。

  然而,一剎那的光輝的確不代表永恆,港產電影曾有風光的日子,但隨着時代轉變,香港的影視製作面臨巨大挑戰。我已離開相關行業很多年,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卻有機會再接觸拍攝工作,又有另一番體會。

逢周一、二、三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