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命運,一直都比它自己預期的曲折。這是人類餐桌上少有的、連定義都十分模糊的食物。究竟是水果還是蔬菜?大番茄和小聖女果,究竟是否同屬一個物種?想必如果沒點兒植物學理論做背書,少有人能說得清楚。
不僅是現代人,古人從發現番茄的那一刻起,就好似開啟了潘多拉魔盒,完美演繹了人們對未知食材的嚮往和畏懼。而這株植物從被發現,到被運輸、被應用,也都伴隨着謠言和曲解。五個世紀之前,西班牙人僅僅因為新奇和好看對番茄「一見鍾情」,於是把它們帶回歐洲。此時的番茄雖然被認為是蘋果的變種,卻始終被束之高閣,為貴族們作觀賞用。又過了一百多年,法國植物學家將它劃分為茄屬植物,可當時因為部分相似的植物毒性很高,於是它也莫名其妙地被人敬而遠之,彷彿一隻穿越了、變形了的「毒蘑菇」。
究竟是誰先吃了番茄,至今沒有百分之百的定論。但只要粗略翻過食物簡史,都會由衷感慨:在那個年代敢為天下先的人,跟第一個吃了螃蟹的「壯士」,應該可以同時名垂青史了。有據可查的是,番茄第一次華麗轉身,正是有賴於意大利最著名的那不勒斯披薩,當初製作這道菜的思路,是想用綠、白、紅三色做成跟國旗契合的主題。沒想到一戰成名,也徹底為番茄打開了市場,而這一役,比我們現在熟知的番茄湯還早了近乎十年!
如今的番茄地位大不一樣,教科書也早給出了明確答案:大番茄是蔬菜、小聖女果屬水果。其實不管歸屬如何,老饕們哪管得了這麼多?從水牛沙拉到番茄炒蛋,從番茄醬到莎莎醬,可以說哪裏有番茄,哪裏就有本地化;哪裏有番茄,哪裏就有味蕾的又一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