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疫下新常態\輕 羽

時間:2020-09-28 04:24:01來源:大公報

  我不是運動型男士,年輕時只愛讀小說、看電影、進劇場,鮮有定期進行任何運動。直到孩子多年前出世之後,我忽然醒悟: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我怎樣陪他玩耍?於是,我陪同兒子游泳、踏單車、打球,讓他身心發展,我亦可以強身健體。倘若自己有時間,我便會自行去跑步。說是跑步,實際應是緩步跑,在運動場的跑道上每圈是四百米,跑十二個圈便大約五公里。我沒奢望可以參與馬拉松,但是跑五K還是綽綽有餘。

  疫情之下,運動場停止開放了一段日子,我只能間歇地在運動場周邊的行人道跑步,可是道上不平坦,容易造成身體損傷;為了避開路人只能斷續地跑動,不好計算路程,較容易放棄。終於等到第三波疫情穩定下來,運動場可以重開,我便急不及待進場跑步。一圈、兩圈、三圈……五個圈已經氣喘如牛,只能跑畢兩公里便退場。

  村上春樹在散文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藉跑步說人生,那是豐富而有趣的比喻。但我覺得跑步是有目標地朝着終點進發,能夠最先到埗便贏得冠軍;生命卻是難以預期,有時以為即將到達終點,柳暗花明卻又有新的際遇。因此,堅持就是勝利,我現在的狀態能夠跑完兩公里,便不會眷戀多年前可以完成五公里的「個人佳績」。

  對於近來出現的詞彙「新常態」(New Normal),我是這樣理解的:戴口罩不單是保持個人衞生,也是對整體社會的負責任表現;在食肆或電影院隔行或隔位而坐,亦是避免互相感染的最佳方法。以往香港的商業及生活環境實在太擁擠了,現在餐廳或影院的顧客減少了,令人更加舒適自在。即使財政收入減少一些,但是長遠下來更加安全,這種「新常態」只會為社會帶來更大得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