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正能量」\蓬 山

時間:2020-09-16 04:24:19來源:大公報

  前幾天,鍾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當天,微信朋友圈就有一則圖文刷屏:「這位生於前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的老人,至今健在。她就是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廖月琴。她今年一百一十歲。她才是不折不扣的壽比南山。」

  單看表面,真是滿滿的正能量。兒子為國為民,母親多福多壽。很多人跟評:「淚目感動」,「大愛大慈大孝」,這不正是中國人最推崇的好人好報嗎?唐傳奇、宋話本、三言二拍,比比皆是。不過,旋即闢謠貼就來:廖月琴在「文革」初期就因不堪受辱,於一九六六年七月自殺,年僅五十六歲。這一直是鍾南山心中最深的痛楚之一。

  筆者轉發了這則闢謠,希望不要再以訛傳訛。沒想到,竟遭到好幾個人的怒懟,理由是:這個故事就算是假的也是正能量,筆者反而有吹毛求疵、陰陽怪氣之嫌,損壞了鍾南山的光輝形象。

  這邏輯,竟將筆者噎得無言以對。鍾南山之所以備受尊敬,重要原因是他向來實事求是,直言不諱。他何需此類「善意的謊言」來增光呢?而且,對於不滿二十歲就遭喪母之痛的鍾南山來說,這簡直是往傷口上撒鹽,極為不尊重。

  無獨有偶,另一位抗疫英模、國家榮譽勳章獲得者陳薇,也遭遇「正能量」。早在三月三日,網上就曾流傳圖片,說是陳薇注射第一針新冠疫苗,大愛無疆,英雄無畏。但其實那是在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直到最近,陳薇才披露,第一針疫苗是三月十六日在武漢注射的。

  實際上,這些「正能量」的真正受益者,正是杜撰這些故事的人。他們借公眾對鍾南山、陳薇的關注來蹭熱度、博眼球,不是為了正能量,而是為了賺流量。往往還加上一句「不轉發不是中國人」來進行道德綁架,手段真是「高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