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過眼錄\「怪人」辜鴻銘\劉 俊

時間:2020-09-15 04:24:13來源:大公報

  清末民初有名的「怪人」,除了章太炎大概就數辜鴻銘了。一提辜鴻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怪」:首先是經歷怪:「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其次是「茶壺茶杯理論」怪──公開主張多妻主義;再來是他的形象怪:已入民國,卻堅持蓄髮梳辮,瓜皮小帽,長袍馬褂;當然最怪的是他的行為舉止:「張口子曰、詩雲,間或也流利地Yes,No,好辯,好罵人」。辜鴻銘的「怪」據說已產生「國際影響」,以至於在當時的外國人中,流傳着「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

  如果辜鴻銘的「怪」只局限在這些層面,那辜鴻銘何足道哉?有真才實學硬功夫而又別有堅持與眾不同,這樣的「怪」才能讓人既覺得驚奇又十分佩服。辜鴻銘的「怪」,說到底是源於具有深厚的西學功底又堅守中國傳統舊文化──這使他既敢於在外國人那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也敢於在那些受了外國影響而提倡新學的人那裏,憑藉着比他們對外國文化還內行的本錢來堅守甚至弘揚中國文化。在一個「外」代表「新」而「中」代表「舊」的時代,以「外」見長卻偏來守「舊」的辜鴻銘,不怪才怪!

  怪當然也有怪的好處:辜鴻銘的「怪」不但使著名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注意到了他並撰長文介紹,文豪托爾斯泰和泰戈爾都和他有過交集,而且也使他的書在那個年代十分走俏。當年張中行想買他的書還頗不容易,通過同鄉走後門才買到英文的《尊王篇》、《清流傳》和中文的《張文襄幕府紀聞》。辜鴻銘因「怪」而帶來的文化/市場效應,由此可見一斑。

  辜鴻銘有西人血統卻留滿清長辮,得英國學位卻無紳士風采。梁實秋說他「不修邊幅,既垂長辮,而棗紅袍與天青褂上之油膩,光可鑒人,粲者立於其前,不須攬鏡,即有顧影自憐之樂」,可見頗具魏晉風度。辜鴻銘長相和學識跨越中西兩界,立場不合時宜,性情有如《世說新語》中人──能不「怪」乎?

逢周二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