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筆記新說/都圍着「利」字轉/陸布衣

時間:2020-07-09 04:24:37來源:大公報

  儒家以仁義為宗,釋家以虛無為宗,道家以清靜為宗。

  今秀才何嘗講仁義,和尚何嘗說虛無,道士何嘗愛清靜,惟利之一字,實是三教同源。

  秀才以時文而騙科第,僧道以經懺而騙衣食,皆利也。科第一得,則千態萬狀,無所不為;衣食一豐,則窮奢極欲,亦無所不為矣。而究問其所謂仁義、虛無、清靜者,皆茫然不知也。

  從此,秀才罵僧道,僧道亦罵秀才,畢竟誰是誰非,要皆俱無是處。然其中亦有稍知理法,而能以聖賢、仙、佛為心者,不過億千萬人中之一兩人耳。

  這實在是一篇極好的向儒釋道挑戰的尖銳雜文。

  這個時代(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什麼教義,都變味了。秀才不講仁義,和尚也不說虛無,道家更不談清靜,都幹什麼去了?都奔着「利」字去了。

  秀才將文憑拿到手,名有了,官也有了,他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呢?他在一心想着如何確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在一心思着如何編織好官場的關係網,他在一心謀劃着怎樣才能拍好上級的馬屁。仁義呢?先放放再說,需要時再拿出來。

  僧道將大殿大堂修好,引來香客無數,香火旺盛,擴張,繼續擴張,組建公司,擴大集團,南方某著名寺廟,天天人流如織,功德箱常常爆滿,香火錢要一日點存兩回,頭香,燒頭香,天價,仍然搶着燒。虛無嗎?清靜嗎?不可能的,人流如潮,就是錢流如潮,僧眾都拿着豐厚的獎金,其實,僧衣道袍一脫,都是俗人。

  然而,仁義在罵虛無,虛無又責仁義,連清靜也抱怨不停。

  這個世界,究竟是被誰弄亂的?不怪名,不怪利,怪你,怪我,怪他,怪我們大家,是我們自己搞亂了自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