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人從葫蘆裏出來/李英豪

時間:2020-06-12 04:24:20來源:大公報

  相信大家也熟悉民間傳說八仙之一李鐵拐所持的葫蘆,但是對雲南一些少數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品葫蘆「吞口」感到陌生。附圖就是楚雄彝族虎頭形葫蘆「吞口」。什麼是「吞口」(亦稱「天口」)呢?那是雲南和貴州一帶佤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和白族等古代巫師所繪懸掛在門楣的吉祥物。那時民間迷信,認為「吞口」可以禦魔驅邪,保護一家人長年平安興旺,不為鬼妖所侵。他們把「沙虛」(成熟了的葫蘆)視作廿多個民族的共同母體。葫蘆是遠古先民的圖騰;彝族住山林區,原生圖騰就是黑虎,其先民的姓與名也與虎有關,以示威猛,能制妖邪,守護氏族;故葫蘆「吞口」是以簡拙、原始、質樸而剛勁的手法,用黑墨直接繪在剖半的葫蘆瓢上,或以少許白色作眼圈和虎牙,充分顯出其氏族的本質和粗獷風格。雲南楚雄的虎頭形葫蘆「吞口」較原始和集中,也最具代表性。

  以個人研究所知,彝族先民是古代烏蠻的主體部落,元代稱為「裸裸」,那時,獨龍江地區的「倮黑」部落,分化出來後,從無量山脈向西南遷移,發展形成拉祜族。拉祜族和彝族那時主要分布於鎮沅、瀾滄和楚雄一帶;他們的祖先廣泛流傳有關葫蘆的神話傳說,指人類始祖源自葫蘆,葫蘆是他們的保護神靈。一說開天闢地時,洪水漫天氾濫,世人被湮滅,僅有兩兄妹老早躲進大葫蘆裏,得以幸存,後來結成夫妻,繁衍後代,人類才不致絕種。另一說是洪水時代,世上只存一個孤兒,後來從魚口得到一顆葫蘆籽,便栽種房外,悉心照料,結出葫蘆;不久,葫蘆成熟爆開,走出一位美女,與孤兒結為夫妻,衍生後代。也有傳說謂與孤兒共結秦晉的是位仙女,生下的是一個大葫蘆,但劈開了,走出許多人來,他們就是各民族的祖先。或許外人視作無稽之談,但他們自古以來十分重視氏族的繁衍和興旺,企盼子孫綿延不斷。

  其實,雲南少數民族大多有「人從葫蘆裏出來」的民間傳說,故甚注重葫蘆「吞口」。筆者細觀滄源新石器時代勐省崖岩畫的主要部分,發覺繪有兩個大小不一的圓圈相連,形肖葫蘆,代表洞口,四周以雙勾線展現層層岩石與道路;洞口處有一人高舉雙手,像剛從山洞裏鑽出來。這些原始意象代表佤族傳說,先民是從象徵葫蘆的崖洞內誕生的,因此滄源亦舊稱「葫蘆國」,是與人類起源的有趣傳說有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